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积水深源,白鸥翻翻。倒影光素,于潭之间。
衔鱼鱼落乱惊鸣,争扑莲丛莲叶倾。
尔不见波中鸥鸟闲无营,何必汲汲劳其生。柳花冥蒙大堤口,悠扬相和乍无有。
轻随去浪杳不分,细舞清风亦何有。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今日还同看鸥鸟,如何羽翮复参差。
复参差,海涛澜漫何由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是一首出自唐朝卢纶的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卢纶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擅长写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而闻名。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2. 诗歌原文:《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积水深源,白鸥翻翻。倒影光素,于潭之间。衔鱼鱼落乱惊鸣,争扑莲丛莲叶倾。尔不见波中鸥鸟闲无营,何必汲汲劳其生。柳花冥濛大堤口,悠扬相和乍无有。轻随去浪远行云,一任东西南北流。
  3. 诗意解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图。首联“积水深源,白鸥翻翻。”通过描绘水潭和白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倒影光素”进一步强调了水面的清澈见底和白鸥自由自在地翻飞。颔联“衔鱼鱼落乱惊鸣,争扑莲丛莲叶倾。”则是对白鸥与水中生物互动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颈联“尔不见波中鸥鸟闲无营,何必汲汲劳其生。”表达了诗人对白鸥生活态度的认同,认为它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忙碌。尾联“柳花冥濛大堤口,悠扬相和乍无有。”则转向了更为抒情的部分,通过描绘柳树的花朵和远处的歌声,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尾联“轻随去浪远行云,一任东西南北流。”则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像白鸥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4. 艺术手法:《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白鸥等物象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歌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通过白鸥等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此外,诗歌还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加和谐优美。
  5. 文化意义:该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价值观念。例如,诗中提到的“何必汲汲劳其生”体现了唐代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解放的理念。而尾联“一任东西南北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豁达和从容。

通过对《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的解读,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卢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