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
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无限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巫山庙》是唐代诗人薛涛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感伤之情。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谒巫山庙》的创作时间未明确记载,但根据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 作者生平:薛涛,约768年至832年生活,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字洪度。她曾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她的诗作多以女性视角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 译文:在乱石之间寻找着高唐的遗迹,走入烟雾缭绕的风景中感受草木的芬芳。青山绿水仍然让人想起宋玉的才华,而那潺潺流水依旧如同在为逝去的襄王哭泣。
  1. 诗歌赏析与评论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感伤之情。诗人借《高唐赋》的作者宋玉,将自己的慨叹和惋惜推向高潮,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伤。
  • 写作手法:诗人采用了先赋后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自己对历史、人生的感慨。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且富有哲理性。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谒巫山庙》中的意象生动形象,如“乱猿啼处”、“烟霞草木香”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巫山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也隐喻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不失典雅含蓄,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文言特点。同时,诗歌中的用词准确生动,能够很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谒巫山庙》作为薛涛的一首代表作,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