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吏部崔相公

龙门曾共战惊澜,雷电浮云出浚湍。
紫府有名同羽化,碧霄无路却泥蟠。
公车未结王生袜,客路虚弹贡禹冠。
今日垆锤任真宰,暂回风水不应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吏部崔相公》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薛逢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晚唐时期,体现了诗人在人生低谷期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薛逢,字陶臣,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尤其是在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待。
  2. 诗作原文:《上吏部崔相公》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龙门曾共战惊澜,雷电浮云出浚湍。紫府有名同羽化,碧霄无路却泥蟠。公车未结王生袜,客路虚弹贡禹冠。今日垆锤任真宰,暂回风水不应难。”这首诗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神仙般的荣耀与现实中的困境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感慨。
  3.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手法十分独特,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借用和现实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的元素,如“龙门”、“紫府”等,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深远的意境。
  4. 社会影响:薛逢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当时的社会风气逐渐衰颓、政治腐败严重的背景下,薛逢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官场的种种无奈与辛酸。
  5.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上吏部崔相公》不仅是薛逢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唐诗宝库中的瑰宝。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内容以及对仗工整的形式,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和深厚魅力。
  6. 情感表达:诗中的每一句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对友人的怀念,还是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都通过诗歌这一载体传达给了读者。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上吏部崔相公》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一幅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画卷。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