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东园晓思

剑外春馀日更长,东园留醉乐高张。
松杉露滴无情泪,桃杏风飘不语香。
莺恋叶深啼绿树,燕窥巢稳坐雕梁。
也知留滞年华晚,争那樽前乐未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薛逢的《春晚东园晓思》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春日东园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此场景下所感受到的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剑外春馀日更长,东园留醉乐高张。
  • 松杉露滴无情泪,桃杏风飘不语香。
  • 莺恋叶深啼绿树,燕窥巢稳坐雕梁。
  • 也知留滞年华晚,争那樽前乐未央。
  1. 诗句解析
  • “剑外春余日更长”:这里的“剑外”指的是四川剑阁以外的地方,春天的到来使这里的景色更为迷人。而“春余日更长”则表达了春天的阳光比平时更加明媚,时间过得更慢,给人以宁静和悠闲的感受。
  • “东园留醉乐高张”:诗人在东园饮酒作乐,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这里的“留醉”意味着沉浸在酒带来的愉悦之中,而“乐高张”则展现了一种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的态度。
  • “松杉露滴无情泪”:松柏在夜间的露水中仿佛在默默流泪,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物的情感表达。
  • “桃杏风飘不语香”:桃树和杏树随风摇曳,但它们并不言语,而是用香气表达自己的美丽。
  • “莺恋叶深啼绿树”:黄莺停留在树叶茂密的树上,低声啼叫,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哀愁。
  • “燕窥巢稳坐雕梁”:燕子筑巢于雕梁之上,显得十分安稳和自信,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秩序。
  • “也知留滞年华晚”: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叹自己已经年老,无法阻止岁月的流逝。
  • “争那樽前乐未央”:尽管知道时间已晚,但仍然选择在杯盏之间寻找快乐,不愿放弃眼前的欢乐时光。
  1. 艺术特点
  • 意象鲜明:诗歌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如松杉、桃杏、莺、燕等)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每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态美。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语言优美:诗句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却不失韵味和美感,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1. 文化背景
  • 地域特色:这首诗作体现了唐代四川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鉴赏价值
  • 美学价值:《春晚东园晓思》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的代表作品,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春晚东园晓思》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座历史的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它让人们能够一窥唐代文化的风采,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