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韦筹博士草堂

玄晏先生已白头,不随鹓鹭狎群鸥。
元卿谢免开三径,平仲朝归卧一裘。
醉后独知殷甲子,病来犹作晋春秋。
沧浪未濯尘缨在,野水无情处处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韦筹博士草堂》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一说薛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自号东野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和词人,还因其辞藻华丽、风格清新而著称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在后世有着极高的评价,尤其是他的词作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
    玄晏先生已白头,不随鹓鹭狎群鸥。
    元卿谢免开三径,平仲朝归卧一裘。
    醉后独知殷甲子,病来犹作晋春秋。
    沧浪未濯尘缨在,野水无情处处流。

  3. 诗歌内容解析

  • 玄晏先生已白头:“玄晏先生”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其“已白头”意味着这位人物已经年纪很大了。这一句可能表达了对其人生经验的尊重或对其智慧与经验的钦佩。
  • 不随鹓鹭狎群鸥:这里的“鹓鹭”,即鹓鹒,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鸟,象征着高贵和清高。而“狎群鸥”则意味着亲近世俗的鸟类。这句话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追求高尚品格和远离世俗喧嚣的态度。
  • 元卿谢免开三径:“元卿”可能指的是一个名叫元卿的人物,他在此处拒绝了官职的请求,选择隐居生活。“三径”原指周代的隐士仲尼所辟三径,后用以比喻隐居之所。此句可能表达了对元卿选择隐居生活的赞赏。
  • 平仲朝归卧一裘:这里的“平仲”可能是另一位人物的名字,他在朝廷中工作,但选择了早退的生活。“一裘”指的是简陋的衣物,这里用来象征其简朴的生活方式。此句可能赞美了这种简单生活的态度,以及它所代表的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 醉后独知殷甲子:“殷甲子”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日期或事件。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在醉酒之后,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反思过去的经历。
  • 病来犹作晋春秋:“晋春秋”可能指的是晋朝的历史,而“病来犹作”则表明即使在身体不佳的情况下,诗人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 沧浪未濯尘缨在,野水无情处处流:这里的“沧浪”可能指的是江湖或大自然,而“未濯尘缨”意味着虽然身处于自然的洗礼中,但仍有世俗的牵挂。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温庭筠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如将“玄晏先生”与世俗之人相比较,强调了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这种手法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 意象生动: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生动性,如“玄晏先生”、“三径”、“一裘”、“殷甲子”、“晋春秋”等,每一个词语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语言优美:温庭筠的诗句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他的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都非常讲究,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文学性又富有音乐美。

《题韦筹博士草堂》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通过对玄晏先生的赞颂和对其他隐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通过巧妙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达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温庭筠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