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瓜步江

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
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
月迥寒沙净,风急夜江秋。
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瓜步江》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渡瓜步江》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信息:骆宾王(约619年—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即今浙江义乌。
  • 生平经历:骆宾王唐初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曾任长安主簿等职,因多次上奏章议论朝政被贬,最终下落不明。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月迥寒沙净,风急夜江秋。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
  • 翻译:抱着文书辞别了幽深的小径,用船桨击打水波声向远方行去。江面上的浪花好像奔腾的骏马,江面的气息仿佛连着一头牛。月光映照在江面上,使得远处的沙滩显得格外清晰,而江风呼啸,使夜空中的江水显得更加寒冷和凄凉。我不学那随风飘动的影子,我在外漂泊没有归宿。
  1. 诗作特点
  • 抒情表达: 《渡瓜步江》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羁旅感受和孤独心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 艺术手法: 诗中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浪花比作奔跑的马和连着的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寒江雪”和“孤舟蓑笠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1. 历史背景及影响
  • 历史背景:骆宾王生活在唐朝初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开明但社会动荡的时期。他参与了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的战役,虽然后来获罪入狱甚至被流放,但他的作品仍对扭转初唐时期的文学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
  • 文学地位:《渡瓜步江》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此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文化意义
  • 文化传承:通过对《渡瓜步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它不仅是骆宾王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渡瓜步江》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唐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