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沄
注释:我并非是污浊世俗中的一类人,只是偶尔来人间走一遭。知道自己这次离去不会沾染什么,如同清澈的泉水,月光自然流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我非污世中者俦”开头,表明自己并非世俗之人。接着,诗人以“偶来七十七春秋”描述了自己的短暂生命和短暂的时光。最后,诗人以“自知此去无些染,一道天泉月自流”收尾,表达了自己的超脱和豁达心态。整首诗意境高远
真境静而淡,得来吾已翁。 百年鸟忽度,万事花终空。 好梦宦途上,达人杯酒中。 白鸥先自得,睡熟钓丝风。
蜡屐投僧舍,江云正作阴。 雨从灯下细,夜向酒边深。 叶落风还起,城寒鼓欲沈。 烟霞成我病,时得饭幽林。
看山意不尽,信信宿禅家。 坐石云生袖,谈经天雨花。 阁虚松夜奏,林暖笋秋芽。 老得王蒙癖,逢僧不厌茶。
乱帆青壁下,盘磴白云间。 宋后仍唐寺,吴中见越山。 空江钟夜度,古木院春关。 南内今僧定,西岩月自闲。
箫声隐隐佩珊珊,喜有琳宫出市阛。 洗药泉深明月冷,落花风定白云闲。 泥封六一猿窥灶,天近清微鹤守关。 徐福楼船徒泛海,蓬壶原只在人间
松林行尽见松门,花事三分过二分。 高树鸟呼低树鸟,入山云笑出山云。 峰前瀑布僧前落,竹里流莺寺里闻。 忙处不知闲处好,红尘白浪正纷纷
我非污世中者俦,偶来七十七春秋。 自知此去无些染,一道天泉月自流。
石佛寺前江绕门,柳枯祠下花连村。 何人得似渔郎醉,白日青天枕瓦盆。
董沄,字复宗,号萝石,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能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董沄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 董沄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的求学之旅。在明嘉靖初年,年仅六十七岁的董沄已经游历了会稽等地,并听到了学者王阳明在会稽山中讲授良知学。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其“心即理”的思想对董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沄因此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