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梧
【注释】盘溪:盘溪驿,即古盘谷驿。熟游途:熟路。丹青:指国画、山水画。 【赏析】 “万卷书楼图题赠子馨”是第一首,写诗人在万卷书楼中与朋友相会的情景和对朋友的祝愿。 第二首为《盘溪记取熟游途,写入丹青似也无。家有奇书难竟读,问君何事历江湖。》。此诗首联两句,写诗人与朋友相会的情形;颔联两句,写诗人的感慨;颈联两句,写诗人的疑问。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首联,盘溪记取熟游途,万卷书楼图画赠子馨
注释:何必当时杨补之,将军妙手信吾师。 槎丫老干无多笔,写出冰封雪压姿。 译文:何必当时杨补之,将军妙手信吾师。 形容枯槁的老干没有多少笔墨,却能写出冰雪封锁下的坚韧姿态。 赏析:这首诗以墨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首句“何必当时杨补之”,暗指杨补之是画家,而诗中的梅花则是作者心中的墨梅。次句“将军妙手信吾师”,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师生情缘。第三句“形容枯槁的老干无多笔
注释:曲折的树干像是龙鳞,稀疏的花朵像是飘散的月魂。大自然天生就是诗人的素材,吟赏自然并非出于嗜好。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西湖时所写。他赞美了湖边的梅花,认为梅花的风姿与龙鳞相似,其疏落之态如同天上的月亮,而梅花的天然之美,正是诗人吟咏和赏玩的对象。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的枝干比作龙鳞,用疏花比作月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优美姿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读两首诗,然后结合注释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扬帆人在画图间”,意思是说,扬帆在水的人,正在画图之中,这里用一个“人”字,既点题又写景,使人感到画中人好像真的在船上扬帆航行;“回首江头梦等闲”,意思是说,船行至江边时,他不禁回首遥望,那梦境般的往事,仿佛是过眼烟云一样,一掠而逝;“万里月明浑似旧”
寄赠吟梅二首其二 同心并蒂托吟毫,辜负弦调夜月高。 千古灵均一知己,何当痛饮读离骚。 注释: - 同心并蒂:形容梅花与文人墨客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连心之蒂一般紧密相随。 - 吟毫:指用笔写诗,咏梅之情溢于言表。 - 辜负: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弦调:比喻优美的音乐旋律。 - 夜月:象征诗人孤独的夜晚和内心的清冷。 - 灵均:即屈原,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 读离骚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读罢离骚已夕晖,嫩凉新透软罗衣。 - 译文:读完《离骚》之后,夕阳已经染红了天空,我感受到了夜晚的凉爽和柔软的罗衣带来的舒适。 - 注释:《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通常用“读罢”表示已经完成或阅读完毕。夕晖指日落时的景象,暗示傍晚的时间。嫩凉新透软罗衣形容夜晚微风拂过带来的凉爽感觉以及轻薄的衣物带来的舒适。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完成阅读后
这首诗是诗人为竹仙题惠山秋晓图而作,描绘了一幅清新幽远的画面。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字释义及译文: 1. “图成一幅嫩凉天”:描述画面中的景色。 嫩凉天:形容天空晴朗而凉爽。 2. “涧影松声落帐前”:描写画中的自然景象。 涧影:指小溪的倒影映在帘幕上。 松声:松林中风吹过的声音。 落帐前:落在帐篷前面的地面上。 3. “绝似九龙山畔路”:比喻画中的山路。 九龙山:传说中的一座山名
【注释】 广寒:即广寒宫,指月中。 勾留:留住。 【赏析】 《中秋远浦题壁》,是一首七绝诗。此诗前两句写自己不慕广寒宫,只愿与亲人共度良宵;后两句说自己虽未到家乡,但心已系家国;末联以嫦娥自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全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 “此生何必广寒游”,意思是说,我这一生何必要去月宫游玩呢?这里的“广寒”指的是神话中的广寒宫,也就是月亮上宫殿的美称。诗人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他不慕仙境的思想。
注释:我因为官位名声而受到众人的称赞,我风流儒雅,是他们的老师。 我的宦囊(钱财)多少,何须去问呢?因为我已经有了一幅新图,所以我有万首诗了。 赏析:诗人以“吾师”自诩,表明自己对姚抱勤的尊敬。他赞美姚抱勤不仅官位声名显赫,而且风度翩翩,儒雅风流,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姚抱勤的深厚感情,因为他已经拥有一幅新的图卷,这让他欣喜不已,因此他有了万首诗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注释】 林阴:树林的阴翳,指树木葱茏。清瘦:指秋天景色清新而萧瑟。方伯:古代官名,相当于州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山小帧:小画轴,用来装裱山水画的作品,通常用竹简制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小诗。首句写秋意已浓,次句点出寺中远钟声在暮霭中隐隐约约。第三句以“一抹斜阳”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第四句则描绘了作者饱览山色、静听泉水之乐。全诗笔法细腻,层次分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