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释名 莪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心腹冷痛。用蓬莪期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如是腰痛,则用核桃酒送下。 小儿气痛。和蓬莪茂盛炮熟,研细,热酒送服一钱。 上气喘急。用蓬莪茂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
释名 玉金,姜黄、毛姜黄。 气味 (根)辛、苦、寒、无毒。 主治 颠狂症。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共研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痘毒攻心(痘疮忽由白色变成紫黑我,不出脓,日夜哭叫)。用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将郁金切片焙干,研为末,加脑子(炒)半钱。每服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调下。二服后毒气从手足心发出,如痈状,病乃全愈。
释名 亦名白麻。 气味 (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释名 宝鼎香。 气味 (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 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
释名 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 气味 (子)辛、大温、无毒。 主治 元阳衰损(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用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二钱半(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盐汤或温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 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用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晒干
气味 (实)辛、温、无毒。 主治 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虚泄赤白痢,研末粥饮服之。暖脾胃,固大肠。 附方 暖胃除痰,进食消食;肉豆蔻二个,半夏姜汁炒五钱,木香二钱半,为末,蒸饼丸大,每食后津液下五丸,十丸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
释名 荜拨。 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连脐痛)。用荜茏半两、厚朴(姜汁浸、炙)一两,共研业要,加热鲫鱼肉,捣和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气味 (仁)辛、温、无毒。 主治 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气味 (仁)辛、温、涩、无毒。 主治 冷滑下痢。有缩砂仁研细,调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干,再研细,加与砂仁等量的干姜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缩砂仁(炮)、附子、干姜、厚朴、陈桔皮,等分为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大便下血。用缩砂仁为末,热米汤送服二钱。以愈为度。 小儿脱肛。用缩砂去皮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