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第一跋】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第二跋】 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 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臣孟頫预议,赐谥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无上以言为帝者师。既奏,有旨:于义甚当。 谨按:师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童子出家,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故人赠我江南句,飞尽梅花我未归。 欲寄相思无别语,一枝寒玉淡春晖。
中峰和尚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再拜谨封。 孟頫和南再拜,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汨汨俗尘中,每蒙尊者不弃,时时赐问,顾惟何者,乃辱过爱如此,当亦是前世有缘故耶。近一病两月,几至不起,得鲍君方调理,方赐小差,然眠食未复常,气力惙惙忧之深,至于死生之说,师所谓委顺者,固已知之矣。感师提诲,情何敢忘。蒙寄惠酒鼓,粒粒皆是禅味,敬领莫知所报,阿孙回,草草道谢,春深犹寒,山中当益甚,唯珍重珍重,不宣
中峰和上吾师侍者。孟頫和南谨封。 孟頫和南拜覆,中峰和上吾师侍者: 孟頫归自吴门,得所惠字,审道体安隐,深慰下情。示谕陈公墓志,即如来命,写付月师矣。送至润笔,亦已祇领,外蒙诲以法语,尤见爱念,即与老妻同看,唯有顶戴而已。此番杖锡,恐可还山中,瞻望白毫,不胜翘想,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 月师云:吾师近到弊舍,而弟子偶过吴门,不得一见,不胜怅然
中峰和上老师。弟子赵孟頫再拜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得旨南还,何图病妻道卒,哀痛之极,不如无生。酷暑长达三千里,护柩来归,与死为邻。年过耳顺,罹此荼毒,为吾师慈悲,必当哀悯。蒙遣以中致名香之奠,不胜感激。但老妻无恙时,曾有普渡之愿,吾师亦已允许。孟頫欲因此缘事,以资超渡,不审尊意以为如何。又闻道体颇苦渴疾,不知能为孟頫一下山否。若仁者肯为一来,存殁拜德,不可思议
手书和南拜上,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近数有人,自山上来,知道体安隐,慰不可言,兹有少禀渎杭州报国寺,在旧内中,栋宇极大,去岁九月火灾,止存三门,犹足称雄于诸寺,近笑隐欣老住持,欲求大和上,信笔草一疏,渠欲持以为兴复之计,弟子与欣老有文字之交,故敢干聒。方盛暑中,求法语者无数,度老师必大厌之,而孟頫又复有请,亦恃慈悲故耳,唯恕之而屈从之
孟頫记事,园中□□□。□□提举足下:自来奉字,每深驰想。家间两次发到所寄书及田上帐,已收。龙洞并一应山,望都与遍种松,切祝、切祝。东衡穴边地,望都买了,价钞可于舍侄处取。此间勾当,非不在心,但机会少,法度密,费用大,心逮而力不逮也。徐庭玉备知艰难,他日必能详言。如欲之,可遗人来为佳。因便奉记,莫尽欲言。不宣。闰月十日,孟頫记事致
昨日甚望足下过此,而竟不来,何耶?二物共作廿五定,若可,翼取至为荷。专遣马去奉屈,望枉顾,专等,专等, 孟頫再拜。子方协律仁友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