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 嘉祐从侄。 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 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 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 子李虞仲。 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
送刘侍郎
几人同去谢宣城,未及酬恩隔死生。 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问张山人疾
先生沈病意何如,蓬艾门前客转疏。 不见领徒过绛帐,唯闻与婢削丹书。
感兴
香炉最高顶,中有高人住。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
同司空文明过坚上人故院
我与雷居士,平生事远公。 无人知是旧,共到影堂中。
赠何兆
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 江汉君犹在,英灵信未衰。
幽居作
山舍千年树,江亭万里云。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晦日同苗员外游曲江
晦日同携手,临流一望春。 可怜杨柳陌,愁杀故乡人。
送暕上人游春
独将支遁去,欲往戴颙家。 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