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仙牛岭阻雪即事 似月非烟见未真,夜堂如画迥无尘。 门前也有齐腰雪,谁是当年断臂人。 注释: 1. 山庵临别乞安名:作者在离开山庵时请求一个合适的名字,表示对这个地方的敬意和留恋。 2. 白牛饱食好躬耕:描述仙牛岭上的场景,白牛吃饱了食物,正在田间辛勤耕作。 3. 寂寂不闻啼鸟声:形容夜晚的寂静,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声。 4. 隔林遥报寺钟鸣:描述在树林中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 5.
【注释】: 1、入门有句:进门时,门上有个字。 2、阿谁:指主人(主人家)。 3、霹雳一声:形容雷声巨大。 4、看点额:即“点额”,指用墨点在额头上记名。 5、不妨识得转身时:不妨,不怕;识得,了解。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把一个“客”的举止和神态描写的栩栩如生。 一进门,就看到门上写个“客”字,这使人想到,这个客人是来投宿的。于是,便对客人的举止有了种种猜测:“进门有句客须知
锦岩杂咏五首:看上门(一作《看门山》); 石榻纵横长绿茵,枕边花发几经春。 五龙出蛰成仙去,留与岩头打坐人。 注释:锦岩: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南。杂咏:即咏物诗。看上门:指观赏山中风景。五龙出蛰:比喻隐居的高人或隐士出现。五龙,指五位隐者。蛰,动物冬眠。成仙去:指他们隐去。岩头:指山顶。打坐人:指那些在山上静坐修炼的人。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中景致和隐居之士
【注释】 仙牛岭阻雪即事:在仙牛岭上阻住大雪。 麻麦:指庄稼,这里指农作物。 异:不同。 同:相同。 “不见明星”句:指天象和山色相辉映。 冰消瓦解:形容冰雪消融,阳光灿烂。 红:这里形容阳光的灿烂。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全诗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首句写景,后三句抒情。 首句“故山麻麦旧家风”,点题“阻雪即事”。故山,指家乡;麻麦,指农作物;旧家风,指乡风习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第一句: “仙牛岭阻雪即事”:描述了仙牛岭上积雪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第二句: “寂寂不闻啼鸟声”:描绘了寂静的环境,没有听到任何鸟鸣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沉思。 第三句: “隔林遥报寺钟鸣”:虽然隔着树林,但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 “今宵恰好留僧话”:今晚正好与僧人聊天
【注释】 ①仙牛岭:山名,在今安徽省境内。 ②阻雪:被雪所阻。 ③即事:眼前所见之事。 ④江:长江。 ⑤归客:离家远行的人。 ⑥披襟:敞开衣襟,表示轻松、愉快的心情。 ⑦迷津:迷失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从自己旅途中见到的景物,联想到了仙人驾白牛而归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幽雅深远。首句“明日雪消春水深”是说,明天雪融,春水将涨
【注释】 仙牛:指牛,传说中仙人骑的白牛。岭阻雪即事:在仙牛岭上阻雪而作的即兴诗事。 山庵:山上的茅屋,作者曾隐居于山间。 安名:给自己取个名字。信手拈来:随手拾起、捡起。现成:现成的。 取次雪晴春草长:任凭雨雪停歇春草生长。取次:任意,随意。 躬耕:亲自耕种。 【赏析】 这首诗是写自己隐居山林时的即景抒情之作。首句写诗人因山居静处,与尘世隔绝,故取名“闲”。第二句写自己为山居命名时
【注释】 看:看待、观察。莫道:不要说。须低:必须低下。凭将:凭借。一具:一副。云霄眼:云中的眼,指天眼。齐不齐:参差不齐。 【赏析】 这首诗是说不要以自己的主观看法去观察和评价别人,应该客观地看待别人。诗人在攀登高山时,看到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便产生了一种“凭将一具云霄眼”的感觉,认为只有站在云巅才能看清一切。然而,当他从高峻的山峰俯视山下时却发现自己所站的地方并不比别人高多少
在明末清初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诗歌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也是他们记录时代、表达立场的重要方式。成鹫的这首《懒残粪芋颂》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此诗通过描绘一个看似简单却富含深意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诗中“内诏传宣视漠然,炉头偏有邺侯缘”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看似冷漠的朝廷场景。皇帝的诏书虽然传达到了
【注释】 仙牛岭:即仙牛山,在今四川彭县南。阻雪:指山顶积雪。即事:即兴之作。触目:目光所及之处。尽成银世界:眼前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就像银铸的一样。置身如在玉壶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盛满冰块的玉壶里。万仞:一仞为八尺,万仞指极高的山峰。孤峰:高耸入云的山峰。一个僧:一个和尚。指诗人独自站在山上,面对茫茫雪景,感叹世事之渺茫。 【赏析】 诗中“触目尽成银世界”,是说放眼四望,尽都是银装素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