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
【注释】 播谷:种谷物。栽桑:种桑树。执麻:引伸为纺织。 霁(jì):天晴,云开。 一片浮云(fúyún)不可遮:意谓只有心无杂念才能看到美好的事物。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秋末冬初在福建任提举常平等事兼知兴化军时所作,是组诗中的第五首。 “播谷栽桑复执麻,全凭雨露作人家。”诗人以农谚形式,表达了自己为民谋福的思想,抒发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世间惟有心须霁
【注释】 1. 晹:通“曜”,日光。 2. 再和前韵:指应和前面所赋的诗作。 3. 其六:此诗共六首,这是第六首。 4. 得意如心即胜游:意气风发如同自己的心意就是最好的游览。 5. 遨头:悠闲自在。 6. 穷櫩(lí):穷困。 7. 寒衾(qín)喜有秋:寒冷的被子因为有了秋天而感到欣慰。 8.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中秋近愿晴其二》是南宋诗人陈普的作品之一,诗中借中秋节的月光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释: 1. “借得冰轮不敢私”:这里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中的景象,冰轮指月亮,不敢私指的是不敢独自享用,比喻月亮虽然明亮但并不是私有的,而是与人们共享。 2. “几多人要露肝脾”: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和坦荡的心态。在古代中国,文人常常以露肝脾自喻,意为愿意将自己的内心真实展现给世人
【注释】 愿月得雨兼旬秋晹人望已切再和前韵 其二:希望月亮能够带来雨水,同时滋润我的田地和我的私地。几多风月入肝脾:我多么盼望这风月之景能进入我的肝脾啊。天心亦似尧心细:上天的心思也像尧帝一样细致。一日之中有隩夷:一天之内有如此多的奥妙之处啊。隩:奥妙,深奥。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七月,作者任江西行中书省右丞,负责管理本省的政务。诗人以民为本,关心民生,体恤百姓
注释: 1. 须识光风霁月心:意思是要理解光明、清风、晴朗、月亮这些美好的事物,它们代表着内心的善良与美好。 2. 爱君忧国虑民深:意思是你深爱着国家,关心人民的疾苦和安危,这种深情深深打动了我。 3. 江南一夜千仓廪:意思是江南地区一夜之间丰收,粮仓满满,象征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4. 再拜双眸重照临:意思是我再次跪拜,双眼充满敬意地注视着你,仿佛在与你面对面交谈。 赏析:
注释: 生如蝼蚁事如麻,有菜无盐是几家:人生在世就像蝼蚁一样微不足道,生活琐事如同麻线一般缠绕,有菜(食物)但缺乏调料(调味料),这能养活人的人家又有多少呢? 无限容光通照处,良晨莫遣片云遮:无尽的光辉普照着万物生长之地,美好的早晨不要被一片云遮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中秋近愿晴 其四”作为题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期盼和向往。 首句“生如蝼蚁事如麻”,以蝼蚁和麻线为喻
【注释】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为秋季的中间时节。因有圆月,故名中秋节,亦称“仲秋”、“秋月”。近:将近。晴:晴朗。少壮:年轻时。论心:相谈。白首:头发变白。二子:指两个儿子或指两位朋友。倘:倘若。相弃绝:互相抛弃断绝往来。乞:请求、恳求。十中秋:即“十月望”,即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佳节思念友人的诗。诗人在秋风秋月之夜,想起与友人交游甚密,如今都已白发苍苍
注释: 1. 愿月得雨兼旬秋晹人望已切再和前韵:希望月亮能下一场雨,连续十天的雨水使秋天的景色变得明亮,人们盼望已经很久。我再次和这首诗的前韵。 2. 逾浃秋晹已望云: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秋季),太阳已经高挂在天空中了。 3. 芭蕉一夜慰愁人:芭蕉树在夜晚可以给人带来安慰,缓解人们的忧愁。 4. 阴阳各有时中处,不可相无似两轮:阴阳各有其适当的位置,就像两个车轮一样,它们不能分开,彼此相互依赖
不解算 其四 汉初帷幄有真儒,五百馀人辙予卢。 三十六宫来往处,子房终得邵尧夫。 注释译文赏析 不解算四首作者陈普,不解算四首注释,不解算四首译文,不解算四首鉴赏,不解算四首翻译赏析, ... 算来未必得卢枭,不算其 如四壁萧。 大道广居天与伍,肯将前著乱箪瓢。 【注释】 不解算:无法预料或计算。算来未必得卢枭:意指即使试图推算,也未必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不算其:不认为。如四壁萧
【注释】秋天:指秋季。连夕:整夜,通宵。卷烟云:形容秋天的夜晚,天空中弥漫着烟雾似的云气。蓬蒿:草本植物名;这里代指人。滞人:使人停留不前。驷马高车:四匹马驾的车,高车。梦想:比喻虚幻的事物。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一年中月亮最圆之夜,故称中秋节。借:借助。一:一个。冰轮:指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佳节,诗人遥想家人团聚情景的小诗。首句“秋”字点明了节令,“连夕”二字写出了时间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