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丘
【注释】 鼎湖:指传说中的仙山。关房:即神仙居处的宫室。 云顶新秋筑小房,脊梁竖起露堂堂:在云顶上建小宫室。脊梁耸起,屋宇高敞。 眉问别具摩醯眼,触处逢渠绝覆藏:用摩醯目来形容宫殿的雄伟壮丽。 【赏析】 “鼎湖”即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此诗首句写仙宫之巍峨,言其高耸入云,直插云端。第二句则写仙宫之雄伟,言其脊梁挺拔,矗立于云端之上。三、四两句是诗人对仙宫建筑风格的赞美,言其结构巧妙独特
注释:袈裟曾经效法此田衣,每日犁耕自食不饥。 清净乞求能活命,脂膏消落法身肥。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僧人生活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僧人清心寡欲、远离世俗纷扰的敬仰之情
诗句原文: 蒼蒼雲木萬山秋,一入禪關念總休。 已信此身俱是幻,寧知何物更堪求。 鳳鳴谷響心原寂,竹翠花黃境自幽。 不二門開誰薦得,淨名爭肯按牛頭。 注释解释: 1. 蒼蒼雲木萬山秋:描述了一片秋天的景色,天空广阔,云朵飘渺,万山被秋色覆盖。 2. 一入禪關念總休:进入禅门后,所有的杂念都消失了,心灵得到了平静。 3. 已信此身俱是幻:相信人的身体都是虚幻的。 4. 宁知何物更堪求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手握木蛇曹氏女 - 这句可能指的是一种手工艺品,即使用木质材料制成的类似蛇的艺术品。这里的“曹氏女”可能是这种作品的制作者或所有者。 2. 道人本色无刀斧 - “道人本色”指的是修行者的本质,即他们没有世俗的欲望和功利心。而“刀斧”通常用来比喻俗世中的争斗和破坏。因此,这句诗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赞美,认为他们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不被外界纷扰所染。 3. 嘉州大像吃黄莲
【注释】 ①云顶上脊:山巅云雾缭绕,如云顶一般。 ②庆云中:“庆”通 “卿”,意为尊贵;“云”是喻指天空中的彩气或祥云。 ③龙象:龙和象,均为佛教中吉祥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男性,象征力量、威严;象在佛典中象征女性,代表慈爱和智慧。此两句意指佛教中龙与象共同登顶的最高峰。 ④最上峰:最高的山峰。 ⑤周梵刹:四周环绕的佛寺。 ⑥溪声山色几重重:溪水的声音,山色的色彩层层叠叠,形容风景优美。
莲华洞 四望莲峰涌插天,寰中洞古尚依然。 龙吟虎啸皆清籁,石径苔生满地钱。 注释: 1. 莲华洞:位于中国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陈贵镇境内,是一处以石灰岩溶洞为特色,拥有丰富人文景观的自然景观。 2. 四望莲峰涌插天:形容莲华洞周围山峦叠嶂,山峰耸立,如同莲花盛开般美丽壮观。 3. 寰中洞古尚依然:表示莲华洞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保存着古色古香的风貌,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 4.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格独特,善于用典,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我们来看第一句:“夺得吾师肘后符,宗门牢落赖匡扶。”这里的“夺得”是指得到了某样东西或某人的认可和帮助。而“吾师肘后符”则是指一种神秘的符咒,据说拥有它的人就能得到某种力量或智慧。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说,通过这种神秘的符咒,作者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和帮助,使得自己的门派更加牢固。 我们看到第二句
注释:这四句诗是《赠雁木堂李烟客曾宅师诸公结社参究四首》的首句和尾句。 赏析:《赠雁木堂李烟客曾宅师诸公结社参究四首》是一首佛教禅宗诗,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通过对白马青牛的描绘,展现了佛家“无我”的思想,即一切万物都在变化中,没有固定的自我形象,只有通过观察和领悟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
【注释】 1. 涧底:山涧深处。 2. 梯磴:石阶。 3. 扪萝(mén lé):攀援。萝,指攀援植物的茎蔓。 4. 山花:山野之花。 5. 野果:野生果实。棘:荆棘。难求:不易获得。 6. 侵衣湿:雨水淋湿了衣裳。 7. 还山日未休:返回山林时,太阳还未落山。 8. 赏析: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他游历山间,探幽穷涧底,尽处泻寒流,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景
赠雁木堂李烟客曾宅师诸公结社参究四首 《送别》 般舟三昧舍安逸,吾佛翘勤七日立。 猛然截断小胡床,一个蒲团何待七。 注释:般舟三昧指的是修行的一种方法,舍弃安逸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中。吾佛是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翘勤是形容非常勤奋,七天不懈怠。猛然截断小胡床指的是放下生活中的一切,如小胡床这样的物质享受,专心修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修行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