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
这首诗的作者为韩偓,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前日入寺观牡丹不觉已谢惜其秾艳故以诗悼之敢冀见和 “前日入寺观牡丹”表明了诗人在一天前进入寺院观赏牡丹的情景。这里的“入寺”可能是指诗人被贬谪到寺庙中,而“观牡丹”则表明他欣赏到了牡丹的美丽。然而,诗人很快就发现牡丹已经谢了,这让他感到惋惜。 “不觉已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突然凋谢的惊讶和遗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破疑庵里押衙石,尘外堂中急就章”是说衢州府的押衙石上刻着“破疑庵”,在尘世之外,堂中又写着“急就章”。破疑庵,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位于浙江湖州市西南郊,有“唐风余韵”之称。“破疑庵”三字,取自《论语》:“子贡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吗?”子贡说:“有吗?”孔子说
诗句翻译:一旦听到音乐,弓弦便响起了悦耳的旋律,让我心肝都为之动容;拔出剑来说起功劳,眼中不禁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注释:櫜(gāo)弓——拉弓,准备射箭;听乐——欣赏音乐;拔剑——拿起剑;论功——谈论功劳;目眦豪——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鸣鸟——鸟儿鸣叫;千仞——形容距离遥远;抟风——翻飞在风中;隼——一种猛禽。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
因在秀州寄王道夫诗三首宋叶适咏诗赞友情,诗中寄寓深厚情谊 1. 潘君狂甚诗能古 - 描述友人个性独特,诗歌风格古朴 2. 叶子文高世莫惊 - 赞扬友人学识渊博,为世所敬仰 3. 何处有田求二顷 - 表达对友人农耕之志的赞美与鼓励 4. 向来三月决归耕 - 记录朋友耕作生活,展现其淡泊名利之心 赏析: 《因在秀州寄王道夫诗三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叶适的作品
注释: 鱼龙在远处避开水光浮动,草木怒长山意豪壮。 独自站在和风中清宿酒,晚云收起月亮的残影高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秀州自然风光的诗。首句"鱼龙远避水光浮",形象地描绘了秀州湖面的美丽景色,鱼儿和龙都远离了水面,只留下水光在湖面上漂浮,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次句"草木怒长山意豪",则进一步描绘了秀州山野的自然风光。草木旺盛生长,山意豪壮,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三句"独立和风清宿酒"
七峰斜转斗光寒,千仞飞来雁影宽。 生怕被君题写尽,更留风景后来看。 注释翻译: - 七峰斜转斗光寒:七座山峰倾斜着,像是在转动,斗宿(北斗七星中的第七颗星)发出的微光显得冷清而孤独。 - 千仞飞来雁影宽: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是大雁从天边飞来,留下宽广的身影。 - 生怕被君题写尽:担心您写的诗会完全描绘出这壮丽的景象,害怕无法尽数表达其美。 - 更留风景后来看:希望保留更多的自然美景
好花移买自嫌贫,浪蕊空多未许春。 放出江边无数橘,半黄半绿恼骚人。 此诗为宋代诗人叶适所作《送吕子阳二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吕子阳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诗句中“好花移买自嫌贫,浪蕊空多未许春。”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拥有好的花却嫌弃它过于珍贵,而那些浮夸的浪花又太多,并不期待春天的到来。“放出江边无数橘,半黄半绿恼骚人。”则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江边景象,橘子成熟后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晚霞消逝,月华如钩,万顷水面无风轻摇。 长惧舟师深击楫,欲令洄洑启中流。 注释: - 晚霞销尽月明钩:描述了夕阳西下,晚霞消散后,明亮的月亮高悬,宛如一把弯钩挂在天空。 - 万顷无风一水浮:描绘了一片宽广的水面在微风拂过时泛起涟漪,如同一面镜子平静地漂浮着。 - 长怕舟师深击楫:表达了诗人对于舟师(船夫)用力划桨时的担忧,担心他们过于用力。 - 自令洄洑起中流:意味着诗人自己指挥船只
自古诗人高远处, 看君涉步迈前峰。 谩呼贾岛为同社, 莫遣陶潜是别宗。 注释词释义: 1. 自古诗人高远处: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诗人总是站在诗歌创作的高峰。 2. 看君涉步迈前峰:看着你一步步向前,仿佛已经越过了前人的高度。 3. 谩呼贾岛为同社,莫遣陶潜是别宗:随意称贾岛为同辈,不要将陶潜在你的诗歌中视为异类。 赏析: 《题方武成诗卷二首》是宋代叶适对友人方武成诗作的赞誉之词
注释:夜晚的号角声让人难以忍受,只记得山鸡在黄昏时分鸣叫。风景不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改变,苍松对着修长的竹枝默然无语。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夜角”、“山鸡”等景物为载体,表达自己内心的孤苦和无奈。他用“难禁夜”、“只记昏”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黑暗的恐惧和对光明的向往。同时,他也用“风景不随人老大”来抒发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但风景依旧。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