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枢
阳春有脚渡江来,庶汇丰昌入化裁。 坐抚琴弦臻上理,手持玉尺较群材。 译文:春天的到来如同有脚的阳光渡过江来,万物得以丰盛发展。坐在琴旁抚弦弹奏追求至高的道理,手里拿着玉尺比较各种木材。 注释:阳春,指春天的阳光。有脚的,形容其传播之迅速。渡江来,比喻事物的到来如同阳光般普照。庶汇丰昌,意指万物繁荣兴旺。化裁,指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变化。坐抚琴弦,指在琴前坐着思考问题。臻上理,追求最高的道德和道理
【注释】 丙戌:唐代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瓜果:指供品。庭前:院中。月渐移:月亮逐渐移动了。红丝:即长命缕。穿罢:穿完。佳期:美好的时光。天孙:指织女的丈夫,这里泛指天上的神仙。如许:如此多。人间巧:人间的聪明才智。一点灵机:一丝智慧。付阿谁:交给哪个人。阿谁:你。 【赏析】 这首诗写七夕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传说故事的诗
【注释】 ①同盟:指朋友。华相:即华原,唐朝著名谏官。卿:对朋友的尊称。明经:唐制,由明经科考试及格者,授以官职。北上:到朝廷。应丁酉科试:应考科举。遵钱君念岵原韵:遵依钱君念岵的原韵。率成二律:随意作成了两首律诗。谨:小心谨慎,郑重其事。赠别:赠送。 ②事远:指离家很远,远行在外。万里:形容距离很远,也指前途茫茫。瑶京:即长安,唐都城所在。 ③巍科:指显要的科目。选:任用。献策:向帝王献上计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他通过描写重阳节登高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叠嶂南环水绕东,危亭兀立草蒙丛。 注释:重重的山峦向南环绕,水波荡漾在它的东侧,一座高耸的亭子矗立在那里,周围长满了草丛。 赏析:这是对登临地点的第一印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 2. 茱萸未插登临后,篱菊何存感慨中。 注释:茱萸还没有插上,就急忙登上了高楼
黑芍药 丰姿绰约本堪夸,砌畔栽来振藻葩。 玉作妆台余墨汁,金围腰带称乌纱。 压枝乍误成阴叶,数朵旋惊一色花。 绚烂极时韬晦好,不随人世惜芳华。 注释: 1. 丰姿绰约本堪夸:形容黑芍药的风采非常美丽,值得赞美。 2. 砌畔栽来振藻葩:在庭院旁边种植,以衬托它的美丽。 3. 玉作妆台余墨汁:用玉石做的化妆台,就像墨汁一样深沉。 4. 金围腰带称乌纱:用金色装饰的腰带,象征着尊贵和高贵。 5.
注释:相传在美好的夜晚,人们会与神仙聚会,风送来了笙歌,摆放了图画。肯定会有美丽的人在天上降临,倚着栏杆斜看不入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热闹景象和美丽传说。诗中提到“良夜会神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期待。接着写到“风送笙歌设画筵”,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气氛和人们的狂欢场景。最后一句“定有美人天上降”,则是对美好传说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
注释: 萍浮蓬转,形容人生漂泊不定。菊江边,指家乡的菊花盛开之地。儿女无知尚少年,意指家中的孩子们还年轻。地远,表示离家太远。曾劳书再寄,指曾经多次写信回家。天清已见月三圆,指月亮已经圆满三次了。苦无蒲鸽能消暑,指没有芦叶做成的鸽子可以消暑。非忆莼鲈也吐涎,意指不是思念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才流口水。斗米千钱柴四百,意指一斗米饭要花费一千元,柴草需要四百斤。故乡回首益茫然
绿牡丹 芳围昨夜鼠姑风,青粉墙边露一丛。 痕醮鸭头春水皱,彩舒凤尾晓云笼。 琼筵深映葡萄酒,金屋平添翡翠栊。 香国自饶清贵气,笑他桃李斗嫣红。 【注释】 - 芳围:花的周围 - 昨夜:昨日晚上 - 鼠姑:一种灌木,叶子像鼠的耳朵 - 青粉墙:青色的砖或墙上有粉 - 露一丛:露在一堆中 - 痕醮:蘸着 - 鸭头春水:春水像鸭头那样弯曲 - 彩舒:色彩舒展 - 凤尾:凤凰尾巴的形状 - 琼筵
诗句释义 1 美人殷怅望,宛在水之涯: 这里用“美人”比喻周茂叔,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关注和思念。而“宛在水之涯”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思念如同水中的倒影,虽然遥远却又清晰可见。 2. 孤洁侪梅萼,轻狂笑李花: 这句诗描述了周茂叔的高洁品格,如同梅花的萼片一样孤傲,不随波逐流;同时也讽刺了一些轻薄之人,就像李花一样,只追求表面的繁华。 3. 芳情深且远,光泽正而葩:
诗句释义: 1. 仆岂忘情者:诗人自称,表达自己不会忘记对周茂叔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 梯荣亦可嗤:梯荣,指通过攀附或利用他人而获得荣誉,诗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因此用“嗤”来表示轻蔑的态度。 3. 自邀高士鉴:邀请高人(指周茂叔)来评判自己的作品。 4. 敢谓赏音迟:诗人谦称自己的作品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 5. 洁白真无玷:形容周茂叔的品格纯洁高尚,没有瑕疵。 6. 垂青慰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