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
【注释】 迹困:指仕途坎坷,穷困窘迫。 迹:道路。 囊悭:形容贫穷。悭:吝啬。 周:通“昼”,白天。 悬鹑:比喻衣服破烂。 发白:喻年老。 清吟:清静的诵读声。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坎坷的感慨。 首句写自己虽然身处困境,却心地坦荡,没有愧疚之心。次句写自己的贫困处境并未让他感到生活艰难,反而使他更加珍惜生活。第三句写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依然坚持读书学习
【注释】 露凝蛛网湿:露珠沾湿了蜘蛛网。 花落燕泥香:花瓣落在燕巢中发出香味。 蝶影斜穿竹,人声笑隔墙:蝴蝶的影子斜穿过竹林,人们的笑声隔着墙传来。 途穷心自得:路走到头时,内心感到满足。 迹遣境俱忘: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景物都已消失。 矫首看飞翮:抬头仰望飞翔的鸟。 悠然兴趣长:悠然自得地欣赏美景,心情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小诗。诗人通过描写露珠沾湿蛛网、花瓣落在燕巢中的香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赏析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相关提示找到诗句,最后再结合注释、题目要求等进行分析。 第一句“镜里飞鸾影暂分”,诗人以镜子为媒介,写自己思念妻子的情景。诗人把妻子比作天上的飞鸾,她的身影在镜中映出,但很快被风吹散,如同镜中的水花一样,转瞬即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九日代妇作:在重阳节这天由妻子代替我作诗。 深闺寂寞怕逢秋:深闺,指妻子的内室;寂寞,形容妻子独处时的心情孤独;怕,害怕;逢秋,与秋天相遇。 九日相思分外愁:九日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这里指丈夫因思念远方的妻子而感到特别忧愁。 羞对黄花弹泪眼:黄花,这里指的是菊花。因为菊花有黄色,所以诗人用它来比喻菊花。弹泪,用手帕擦泪的动作。泪眼,流泪的眼睛。 重重帘幕控银钩:重重帘幕
注释: 梦回孤枕夜更长,月转西楼雁唳霜。 梦回孤枕,夜晚更深,月光转西楼,寒气袭人。雁唳霜,秋夜的凄凉让人倍感孤独。 冷落不禁情思苦,明朝况复是重阳。 秋日的寒冷让人感到孤单和思念之情更加浓烈,而明天又是重阳节,这更让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九前一日,与同侪者一起举唐人况复明朝是岁除之句要余仿此赋之的作品。诗人以梦回孤枕,月转西楼,雁唳霜为背景
【注释】: 1. 闷坐:无聊地坐着。 2. 终朝:一天。 3. 肉渐消:身体越来越瘦弱。 4. 丹心耿耿:形容忠心耿耿,赤诚不改。 5. 紫宸朝:指朝廷、皇宫。 6.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无聊之时所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之情。 译文: 一整天都无聊地坐着,身体越来越瘦弱,病体难以忍受。只有一颗丹心永远坚定,即使梦中也怀念着紫宸朝的景象。 赏析:
注释:我向故园中那菊花问起,它的霜根现在还在吗? 春风一吹过,它那生机勃勃的嫩芽便遍布整个乾坤大地。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他用“试问”一词,巧妙地将直接发问转化为间接发问,既显得委婉含蓄,又显得深沉有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乡的美景之中,感受到诗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之情
注释:在何处人登上庾亮楼?痴情的云朵特地嫉妒中秋。不能忍受羁旅之客多愁,谁说嫦娥也懂得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中秋佳节的感慨。首句通过“何处人登庾亮楼”这一设问,引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痴云特地妒中秋”这一诗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痴云比作嫉妒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期待和喜悦之情。然而,接下来一句“不堪羁客多愁思”,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由于身处异乡
注释: 秋热 庭梧久矣报新秋,馀热凭陵尚未收。 安得金风起天末,大驱凉雨涤烦忧。 译文: 庭院里的梧桐树已经报告了秋天的到来,但炎热的暑气仍然肆虐,尚未消退。我急切地期待着秋风的到来,希望能驱散那些令人烦躁的热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酷热和期待秋天到来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梧桐树、炎热的暑气以及期待秋风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夏天的不满和对秋季的向往。诗句简洁明了,寓意深远
秋夜初睡窗棂中见月 注释:秋天的夜晚,诗人刚躺下就看到窗外的月亮。 译文:秋天的晚上,我刚躺下,就看到外面月光洒进窗子里。 解衣欹枕未成眠,月色穿窗绝可怜。 注释:我脱下衣服靠着枕头还没睡着,月光穿透窗户,让我感到无比怜爱。 译文:我脱下衣服靠在枕头上还没有睡着,月光透过窗户,让人感到无比怜悯。 忆昔退朝归去晚,几回立马看婵娟。 注释:回想起以前退朝回家很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