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济之。 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 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 闭门读书,远避权势。 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亦不相往来。 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 以忧去。 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閤大学士,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鏊初开诚与言,偶见听纳,后瑾专横更甚,祸流搢绅,鏊不能救,乃辞官而去。 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 有《姑苏志》、《震泽集》
归省过太湖
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 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 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 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郑氏钟秀楼
隐居还谷口,择胜向峰头。 天近星堪摘,湖平地若浮。 云岚生几席,日月在帘钩。 何日同登览,超然消我忧。
除夜三首 其三
明朝成四十,万事付因循。 乍见少而老,相随病与贫。 年年仍故我,得得且随人。 鲍叔能知己,王融莫笑人。
除夜三首 其二
明朝成四十,学道得蹉跎。 世事只如此,流光奈尔何。 发从前日短,愁向此时多。 独饮屠苏酒,临风一浩歌。
除夜三首 其一
明朝成四十,今夜复斯须。 天末几年住,山中三径芜。 无闻良已矣,渐老欲何如。 未免王融笑,甘为武子愚。
送李士钦祭淮渎
相门馀旧业,使命属明禋。 典礼书三望,文章睹一新。 拜回桐柏暮,行处杏花春。 归路恩光满,南阳有近亲。
送石邦彦知汜水
春雨南宫夜,双珠得并收。 科名夸大宋,茂宰说中孚。 亦县前朝事,清河近日讴。 折腰君莫厌,凫舄岂淹留。
恭送孝穆皇太后梓宫迁祔茂陵
露宿千官绕,风悲万木号。 配天同浩荡,启圣亦劬劳。 红日低黄屋,青山映白袍。 谁云金口远,还接茂陵高。
赠琴士杨凌
家藏无长物,犹有一张琴。 独抱中空节,能含太古音。 老来唯信手,妙处不传心。 归去北山北,秦筝世所钦。
亲政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之情壅阏而不得下达,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