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燕
【注解】 菉竹轩联:用“菉”字为轩名,意为“绿竹”,以竹影来比喻。轩:窗户。绮陌:指花间小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春光中的绿竹和绚丽多彩的花卉。诗人在窗下观赏着眼前这美好的景色,不禁吟出这样的诗句:“竹动疏帘影;花明绮陌春。” 前两句“竹动疏帘影;花明绮陌春”,意思是说,竹影摇曳着飘拂在疏帘上,映衬着春天的美景;百花盛开,点缀着五彩缤纷的小径,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 红桃花和绿柳枝垂挂在檐边,碧绿色的石头和青色的苔藓布满了树木的树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景色。首联“红桃绿柳垂檐向;碧石青苔满树阴”通过对比色彩,展现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画面。红桃花与绿柳枝相映生辉,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碧绿的石头与青色的苔藓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颔联“碧石青苔满树阴”进一步描绘了这个景象,碧绿色的石头和青色的苔藓布满了树木的树阴
注释:刚刚看到早春的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来;又遇到晴天的时候,柳树含着烟。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上句写“早”,下句写“晴”。莺在谷中,柳含烟,都写出了早春的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此诗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注释】: 玲珑:精致而美丽。 花界:指花的世界。 联:这里指对句,即上下句互相映衬。 含丹日:含着红艳的太阳。 楼台:楼阁与楼台。 绕曲池:曲折围绕在曲池周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全诗意境优美,色彩绚丽,语言生动,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首句"花柳含丹日"写花柳含苞待放的景象,"含丹日"形容花柳颜色鲜艳,犹如朝阳。次句"楼台绕曲池"描写楼台依傍在曲折的池边。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注解】 飞塔:指高耸入云的宝塔。 竹树:竹子和树木,泛指自然景物。 中:中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静香书屋所作,描绘的是书屋里的自然景色。首句以“飞塔”起兴,写宝塔直插云霄,气势雄伟;次句则写书屋之幽静,书斋之中,有翠竹苍松相伴。此二句互文见义,将宝塔置于高空,竹树置于书屋内,形成天与地、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的强烈对照。诗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注释:碧瓦朱甍是古时建筑的瓦,浅黄轻绿映楼台是春天的景色。 赏析:熙春台联,即熙春之台,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此联描绘了熙春台的建筑特点,以碧瓦朱甍、浅黄轻绿为画面,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游览了云林寺后,对寺院的山光水色十分赞赏。于是便写了这首诗。首句写山色,“云林”即指云林寺,山色重叠,是说云林寺周围的山峦叠翠重峦,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第二句写水色,“池馆”即指寺院中的楼台亭阁。水色清闲,说明云林寺中楼台亭阁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恬静。全诗四句皆为写景。“云林颇重叠”,突出了“重”,给人以雄伟壮阔之感;“亦清闲”,又给人带来宁静淡泊的情趣
【注释】 重檐:两层或三层屋檐。交:相互交错。密树:密集的树木。 隔岸:隔江相望。 春潮:指春天的江水。 【赏析】 《双流舫联》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七绝。全诗描绘了两船在水上相遇、交谈的情景,表现了船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 首句“重檐交密树”写船头之景,“重檐”指楼阁,“交”即交错,“密树”指茂密的树林。这两句写船头所见,是舟上之人的所见景象。一叶扁舟,从山脚下驶过
注释: 微波——指微风拂动水面,泛起的涟漪。馆联——指挂在水边亭子上的对联。 川源通霁色——指河流源头和天空一样,都是湛蓝的。 杨柳散和风——指柳树随风摇曳,好像柳絮飘散。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首句“川源通霁色”,写河水清澈,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明媚;第二句“杨柳散和风”,写的是春风拂过,杨柳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色之中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初春的景色图。“来春堂联”指作者在书房里写的一副对联,内容为:一片彩霞迎旭日;万条金线带春烟。 第一句:“一片彩霞迎旭日”,是说旭日初升时那满天的云霞像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彩霞”指晚霞。“旭日”即初升的太阳。“迎”字表明作者看到这美景时的欣喜之情。 第二句:“万条金线带春烟”。此句用拟人化手法,把“春烟”比作无数金色的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