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庸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因此要首先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全诗的意境等进行分析。 第一句“幽亭构得倚沧洲”,诗人用“幽”、“得”二字,将亭子与沧洲的关系写活了,写出了亭子与沧洲相依为伴的亲密关系。“沧洲”指苍茫的大江,这里暗含着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第二句“水国凉多五月秋”,点出了地点是江南水乡,突出了时节是五月秋天。“水国”即水乡。这句的意思是
松叶流香露似珠,呼童收取竟何如。 长生不炼神仙药,要点羲皇一卷书。 注释: 松叶上滴落的露珠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我呼唤童仆去取来这些露水,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长生不老的秘诀不在于炼制什么神仙药物,而是要研读《周易》。 鉴赏: 首句“松叶流香露似珠”描绘了一幅松树旁,露珠晶莹剔透的画面。这里用“流香”形容露珠的香气,既表现了露珠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画其二》是明朝诗人傅汝舟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作。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 第一句:“白石层层覆落花,薜垣萝屋隐沦家。” - 白石:指白色的石头。 - 层层覆:覆盖的意思。 - 落花:飘落的花瓣。 - 薜垣:藤蔓植物,这里用来象征遮蔽。 - 萝屋:用藤蔓植物编织的小屋,常用于隐居的地方。 - 隐沦家:隐居的家庭或居所。 - 第二句:“扁舟有客清江上,问路来寻不惮赊。” -
【注释】 瑶台:仙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步虚: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指踏着云气而行,以期成仙。欲待:希望,期盼。曲:乐曲,这里泛指音乐。和:和谐,此处指演奏。一炷香:古代烧香时用的木制或纸制的一支长形香,也称为“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月夜下仙女的想象。首句写天上的月亮圆满皎洁,照遍了天空中的群星。第二句写自己站在月台上,衣袂被清风吹拂的感觉。第三句写自己正盼望着仙女的到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陈医师墨竹的赞美。德星堂下种成林,奕叶相传几世阴。岁岁锦绷添稚子,生成全藉此君心。 - 第一句:“德星堂下种成林”:德星堂是陈医师的住所,他在这里种下了一片竹林。德星堂的竹子长成了树林,象征着陈医师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人格。 - 第二句:“奕叶相传几世阴”:竹子的枝叶繁茂,世代相传,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氛围和情感。这里指的是陈医师的品德和才华代代相传
注释: 大钧(指天,比喻自然界的造化之力):生物有奇功,润泽吹嘘雨又风。 润泽(指滋润万物的生长):榴子桂花今古事,一枝要比五枝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石榴花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慨和赞美。 第一句"大钧生物有奇功",表达了自然界的造化之力之大,能够创造出如此美丽的事物。 第二句"润泽吹嘘雨又风",描绘了石榴花受到自然滋养后,如同被春风细雨吹拂,生命力旺盛的情景。
【注释】 画 其一:指《溪山清远图》。 飞云带水流,碧山深处小亭幽。——飞云:即飘浮的云彩,也指游人。 晚风自起岩前树,不见人来坐听秋。——晚风:傍晚时分吹来的阵阵清风。坐听秋:坐在亭中静静欣赏秋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丽的山水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诗人首先称赞竹子,说它虽然生长在寒冷的深谷中,但它依然翠绿不衰,与蟠桃洞里盛开的牡丹花相映成趣。 诗句注释: 1. 紫阳家:指竹子生长的地方。紫阳,即紫色的阳光,形容竹子生长得旺盛。 2. 岁寒不改青青色:形容竹子即使在严冬也始终保持着绿色。 3. 蟠桃洞里花:指牡丹花,因为牡丹花常常被称为“国色天香”。 译文: 爱竹王猷未足夸,一枝今出紫阳家。 岁寒不改青青色
【注释】: 1. 倦绣图:指闺怨诗,即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 2. 东风庭院柳花香:春天里,东风把满园的柳树吹得花香袭人。 3. 每到春来怕日长:每当春天来临,她就怕太阳升得高了。因为春天是多雨的季节,天气变化无常。 4. 彩线未拈肠已断:彩线尚未拈动,她的心已经碎掉了。 5. 可堪教绣并鸳鸯: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啊,她竟然不得不用丝线来缝制鸳鸯图案的刺绣。 【赏析】:
【注释】并蒂春花:双生并蒂花,比喻夫妻。绣未成:刺绣尚未完成。支颐:把头靠在臂上。人龙沙万里行:在辽阔的沙漠中行走。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并蒂春花”是喻指夫妇恩爱。“绣未成”是说妻子还在病中,不能为丈夫绣制一对象征夫妻恩爱的并蒂花。“一回思想一伤情”,意思是说,每想到她(他)就十分伤心,因为自己身在万里之外的边疆,而她(他)却因病不能前来探望,这怎能不让人伤心呢!末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