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注释】 师子林:山名。在浙江杭州西灵隐寺后。八咏:指唐代诗人王维的《灵隐寺》一诗,共八节,每节都以自然景物为题作诗,故称“八咏”。师子峰:即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 【赏析】 此诗是王维对古刹灵隐寺及其周围的景色所作的描写。 前两句写灵隐寺的景色:彩霞缭绕着山峰,仿佛一条巨龙在天空中盘旋飞舞,饮尽了大海上空的白云。后两句写灵隐寺附近的风光:老和尚留作小飞虹似的垂钓竿,苍雪般的细雨落在江上
“谩道龙驹踏杀人,梅花成实又逢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师子峰上的梅花在春天盛开,象征着坚韧与重生。 “不因嚼碎无留核,谁为征蓬洗客尘?”则是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劝诫人们不应被世俗所累,应保持一颗清净之心,洗净心灵的尘埃。 《师子林八咏师子峰》以自然景观作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递出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诗中的梅花、雪景、山峰等元素
郑元祐《师子林八咏·其一·师子峰》原文: 天日耽耽师子岩,金毛闪日耀烟岚。转身却向吴中吼,直与淩霄势并参。 译文: 在师子的山岩之上,太阳高悬,光芒四射,照耀着周围的云雾和山林。当太阳转动时,它像一只怒吼的狮子,发出震天的吼声,仿佛要挑战天空中的凌霄。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师子峰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对太阳、烟雾和山林的描写,展现了师子峰的雄伟和神秘。同时
注释:石质上刻着清晰的文字,江涛拍击着岩石仿佛在敲打鼓,忽然之间云雾弥漫。 鬼神不显露出雕琢的精美,怎么能区分阴阳? 赏析:这首诗是咏叹巫峡的云涛石屏。首句写石屏的质地和纹理,二句写江流拍击岩石的景象,三句写云雾弥漫的景象,四句写阴阳分明的景象,五句用“鬼神”作喻,说明阴阳难以区分,六句则用“鬼神不露雕镂巧”作结。全诗意境宏大,笔触雄浑,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
师子林八咏师子峰 师子峰,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南方的会稽山中,是会稽山的著名景点。此诗为《师子林八咏》之一,描绘了师子峰的美丽景色和壮丽景象。 诗句释义: 1. 师子峰,师子,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名,这里指代山峰。凤凰,古代神话中的祥瑞之鸟,此处借指山峰的秀丽。绿筠,竹子的一种,此处形容山峰苍翠欲滴。高冈,高耸的山冈。 2. 何人解续卷阿颂?,何人,何人能够继续前人的赞美。卷阿颂
谁料丹丘不复生,眼眵长向墨踪明。 钓竿若拂珊瑚月,少为梅花住越城。 诗句释义 谁料丹丘不复生,眼眵长向墨踪明:诗人感慨世间万物终将消逝,唯有墨迹永恒。 钓竿若拂珊瑚月,少为梅花住越城:以垂钓比喻人生,岁月如梭,时光易逝,但美好记忆永存于心。 译文 谁料到那曾经辉煌的丹丘不再重现,双眼因年岁增长而视力减退,却依旧能辨识出那些在纸上留下墨迹的痕迹。 如同垂钓时轻拂着珊瑚般的月色
《题山水扇面》是明代著名文人刘崧所作七言绝句,其诗句与译文如下: 1. 原诗: 一握方诸镜里天,分明雁荡石城连。 仙人不患蓬壶小,便驻鸾笙五百年。 2. 译文: 手中握着方诸镜,仿佛在镜中看到天外之天。雁荡山和石城清晰可见,宛如一幅画卷。仙人不必担心蓬莱仙岛太小,只需片刻,便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享受五百年的欢愉。 3. 赏析: - 意境深远
【注释】: 狡狯仙人来自东,海波清浅日轮红。 狡狯:机智狡猾。仙人:这里指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易迁宫里飞霞佩,只在鸾笙一曲中。 易迁:轻易改变。宫里:宫中。 【赏析】: 《题张叔厚白描麻姑像》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多表现忧愤不平之气,但亦有清新淡远的作品。此诗为题画之作,写麻姑的形神与环境,颇有特色。 开头两句“狡狯仙人来自东,海波清浅日轮红。”写麻姑形象
【注释】 师子林:山名,在江西。师子峰:山峰名。凌霄:指高入云端的云霞。 耽耽:明亮的样子。 金毛:即狮子。 吴中吼:吴中指吴地,即今江苏苏州一带,因周武王分封其弟于此,故称吴。此处借指太湖,太湖中有一座石刻像为“吼狮”,又名“狮子吼”。 【赏析】 这是一首咏师子峰的诗,诗人以雄浑的气势和瑰丽的色彩描绘了师子峰的壮美景象。首句“天日耽耽师子岩”写太阳从师子岩升起的景象
【注释】 1. 送人:送别客人。 2. 蹉跎(cuō tuó):消磨、流逝。 3. 轮囷(qūn jīng):形容树木弯曲盘旋的样子。 4. 瘿树:指树瘤。 5. 不求伸:不急于伸展。 6. 斧斤:木工用的斧头。 7. 零落:凋零、衰败。 8. 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 9. 身(shēn):身材。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和对友人高洁品质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