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元晋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攀龙的《感时呈郭二守》一诗,全诗如下: ``` 过去殍艘急似飞,万家儿女吁天悲。 岂无大将舒筹策,终见凶酋叹靡披。 流血可堪壤土赤,救焚何补羽书驰。 长城此日真凭寄,为靖妖氛报玉墀。 ``` 注释 1. 过去:指过去的战乱时期。 2. 殍:死难者的尸体。 3. 艘:船只。 4. 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5. 祈天:祈求上天。 6. 大将:指朝廷中的高级将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承家何处问奇方”,承:继承;问:探询;奇方:秘方;这句意思是:请问您从哪里继承了这神奇的医术? “千载趋庭赫有光”:这句意为:我家族千年来继承着祖上的医学知识,现在显得更加光辉灿烂。 “正喜儿孙添个个,也应诗礼立双双”:这句的意思是
【注】 1,举:祝贺。孙:儿子。 2,和:同辈或平辈之间称对方为“和”。 3,香生丛桂丹流霭:指桂花盛开。丛桂丹流霭:形容桂花的香气。 4,笋长新篁玉露尖:指竹笋长得高高的。 5,家世:家族世代。书:书籍。积:积累。 6,庄田:庄园。分休嫌:不要嫌弃。 7,连生五凤:连续生了五代凤凰(传说中的祥瑞鸟)。意:原意为吉祥。属望:期望。天公:老天爷。本自廉:本来就是清廉的。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的基本能力。鉴赏诗歌的关键是抓住其形象、意境、手法和语言,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特点。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及注释,然后逐句翻译,再结合内容和背景分析诗人情感,最后赏析诗句。 【答案】 举孙和诸亲友贺章 早晨起来悬挂红彩带表示四方来贺,仙屏云气荡漾着秋日的光辉(用“悬弧表四方”、“仙屏”、“瑞徵”
元夕漫兴 水郭山楼淑气匀,东风随处咽桃唇。 千灯分彩凝坤轴,万象涵光拱极辰。 笑语再逢熙穆世,讴歌齐效舜尧人。 回思宋室鳌峰乐,翠管青娥未算春。 注释: 1. 水郭山楼淑气匀:描述水郭山楼周围的景色和气氛都十分美好,和谐而均匀。 2. 东风随处咽桃唇:描绘东风轻轻吹过,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什么。 3. 千灯分彩凝坤轴:形容灯火如同五彩斑斓的色彩,点缀着大地。 4. 万象涵光拱极辰
青尊同客对奇株,又见灵根禀气殊。 锦在丛中虽漫尔,丹求心上却相如。 三阳倾向逢虞日,五色灿烂忆帝裾。 绕膝儿孙花下舞,传芳宁解继三馀。 注释:客人来访我游览欣赏花园,我们一同观赏那些奇美的花朵。这些花朵的灵根禀性与众不同。它们虽然生长在大地上,但锦簇中依然显得格外美丽。对于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人来说,它们就像心中的丹药一样珍贵。太阳高照,阳光明媚,如同虞舜皇帝的光辉,使得花朵更加绚丽多彩。在花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赠给石泉的吴郡博归隐的。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一脉苏湖阐四科,俊髦从此诵菁莪。” -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湖”指的是苏州和湖州,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条重要河流;而“四科”则可能是指儒家的四种学问,即文、史、哲、工。这里的“俊髦”指的是才华出众的年轻人,“诵菁莪”则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从苏州到湖州,有一条清澈的河流贯穿着这片土地
注释: 鸣玉锵锵翠满阑,济川佳致此时看。 春风不厌儿孙长,劲节尤宜霜雪寒。 栖凤每留千岁实,掣鳌还付八冥竿。 高楼取就西山外,谁玩当年傲吏冠。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屈、高洁清雅品质的赞赏。首句“鸣玉锵锵翠满阑”,以玉石相击之音比喻竹子清脆的声响,形容竹子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次句“济川佳致此时看”,则将竹子比作能够渡过大江大河的良马
举孙和诸亲友贺章 夜惊箕毕照楹檐,晓赋琼瑶兴转添。小院平安环数竹,西山晴霭阁三尖。 旋牵客裾从嬉狎,纵撚翁髯肯讶嫌。我是廷评教善视,望渠成立亦非廉。 注释: 1. 夜惊箕毕照楹檐:夜晚的星辰(箕、毕)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照),映照着房檐。 2. 晓赋琼瑶兴转添:清晨时分,诗人在赋诗(赋)时灵感涌出,兴致盎然。 3. 小院平安环数竹:院子里有几根竹子,显得宁静而和谐。 4. 西山晴霭阁三尖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榆荚风轻叶点池,采春弦管任穿篱。 (榆荚随风轻盈飘落,池塘被轻柔的风点缀得如同新画。) - 榆荚风轻:“榆荚”指榆树的种子,常随风飘洒,轻盈如絮。“风轻”形容其飘动的轻盈感,给人一种春天特有的柔和与生机。 - 叶点池:榆荚落下时,轻轻触碰水面,激起波纹。“点池”描绘出一种生动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细腻的触感和水波的涟漪。 2. 娇歌紫燕调新舌,纤舞夭桃妒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