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雅的隐士生活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诗意。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行解释以及相关的关键词注解和赏析: 1. 缥缈堆深万木低:这句诗描述的是云林深处的景象,云雾缭绕,树木苍翠欲滴,仿佛山峰一般高耸入云。"缥缈"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堆深"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高峻,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万木低"则描绘了茂密的森林,似乎连树木也低下了头
【注释】: 1. 飘飘书剑泊天涯:指诗人辞官归隐,漂泊无定。 2. 故园桃李树:指故乡。 3. 东风吹处一般花:比喻故乡的春光明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金陵(今南京)春天思念家乡时所作的。首句“飘飘书剑泊天涯”写诗人辞官后,漂泊于异地,心情郁闷。“每到春来辄念家”,说明春天一到,诗人就思念家乡。次句“料得故园桃李树,东风荡漾一村花”则进一步写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想到故乡的桃花
洞庭秋月 万籁无声玉宇清,君山推出一轮明。 婵娟倒蘸寒波底,惊起鱼龙梦不成。 注释:洞庭湖的秋天,万物都静寂无声,玉宇清明,君山高耸入云,一轮明月升空。月亮倒映在冰冷的湖面上,惊动了水中的鱼和龙,它们在梦中不能成眠。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首句写洞庭秋夜的景色,万籁俱寂,只有玉宇(指洞庭湖)清明,一片宁静。第二句写洞庭湖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
【解析】 此诗为诗人与僧人白鹇对饮时所写,表现了诗人与白鹇的深厚友情,以及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醉涂玄鹤顶丹砂,闲住山中几岁华”。这是说,我在山中饮酒,醉卧在玄鹤顶上,身上涂抹着丹砂,不知不觉间,我已在山中居住了几百年了。这里用玄鹤来比喻自己,说自己就像一只玄鹤一样,栖息在深山之中。 “虞网忽迷三面雨,樊笼身掩一身花”。意思是说,突然之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许侍郎所藏许由弃瓢图”,这是对这首诗的直接命制,然后要通读全诗,把握诗中所写的景物以及抒发的情感,最后结合注释与注解进行分析。 (1) 首句“耳边方厌一瓢声”意思是:刚刚听到一瓢水的叮咚之声,心中还感到满足,但很快又被那万乘荣华所迷住。万乘荣华,泛指帝王的车马和服饰等,是皇帝才能享用的东西。
【注释】 宣和失驭:宋徽宗在位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宣和大变。 端本堂臣:元臣王熙是南宋名臣,官拜端明殿学士。端本堂是他在朝中办公的场所。 素所知:素日里就熟知他。 车覆戒:比喻皇帝驾崩。 却临图画媚当时:却在画上题诗,讨好当权者。 【赏析】 《芦雁图》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作品,此诗为题画而作,通过描绘图画来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首句“宣和失驭宋纲堕”
【注释】 王熙:字叔明,北宋名臣。熙宁二年(1069年)任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监修国史,封英国公。 端本堂:王熙的官邸,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宣和雪天:宣和年间的冬天,即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芦雁图:王熙临摹宣和年间北方边地雪天中的芦苇丛中飞翔的雪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分三句:前两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和扩展;后一句写画外之意。 前两句“图画临来笔颇精
注释: 长枝短枝都不着地,千花万花都是春天的美景。 世间的纷纷扰扰,桃花与李花争艳,为什么它们会如此妖媚,去欺骗世人呢? 赏析: 这首词以虎石翁的《万玉图》为题,描绘了画中的景物和景象。 上片首句“长枝短枝不着地”,描绘了画中树木的形态。树枝高耸、低垂,没有接触到地面,形象生动、富有层次感。接着一句“千花万花都是春”,则将整个画面融入春天的氛围之中。这里的“春”既指自然界的春天
【注释】 嘤嘤:鸟鸣声。鹡鸰(jí jīng): 即布谷,一种鸟。结袂:指结为朋友的意思。 【赏析】 此诗借黄鸟与鹡鸰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 首句“嘤嘤黄鸟自求朋”,以黄莺求友的情态作比喻,写出了诗人对于真挚友谊的渴慕。 次句“友爱安能比鹡鸰”,以鹡鸰比君子,说明君子之间有深厚的情谊,而黄鸟之间却缺少这样的感情。这两句是说,真正的好朋友就像那黄莺和布谷一样,彼此相依为命,生死不弃
【注释】 碧窗:指用碧玉镶嵌的窗户。写:画。金人:指宋徽宗赵佶,他是金国俘虏,被放回中国后被封为“端王”,后来做了皇帝,即宋钦宗。争奈:无奈,怎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简练的笔墨、通俗的语言,对墨竹作了生动的描绘。 开头两句:“宝殿无心论治安,碧窗着意写琅玕。”大意是说在宝殿中谈论政治,与写竹有什么关系呢?而诗人却在碧窗前专心致志地画起竹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