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秋江八景·其三·眠鸥渚》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现逐句进行如下解析: - 诗句原文: 风定莎晴寂不惊,水云流影日斜明。 忘机正爱幽栖熟,莫放渔舟近岸行。 - 译文: 当微风停止吹拂,莎草和芦苇在晴空下安静无声,水面上的云彩映衬着斜射的阳光显得格外明亮。 我喜爱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享受着隐居的生活
注释:雨后天晴,芳渚上的野鸭在飞舞;杨柳条长得很长,荇菜叶也长得很齐。我闲着没事,就打开篷窗看溪水,春的痕迹渐渐爬上了钓鱼矶。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首联写景:“雨晴芳渚野凫飞,杨柳条长荇叶齐。”这一句中,“雨晴”指的是天气放晴,“芳渚”指的是芬芳的花洲,“野凫飞”指的是野鸭在空中飞翔。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野鸭拟人化
题:泛泛轻舟泊钓矶,芦花吹雪梦将飞。莫教一枕黄昏雨,直待邯郸觉后归 译文: 一艘轻轻的小船停靠在钓鱼台旁,芦花随着冬日的寒风飘舞,仿佛雪花在空中飘落。不要在夜幕降临时被一场黄昏小雨所困,等到你如“得道成仙”的仙人般醒来后,再回到这个宁静的夜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钓鱼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在竹林边的流水声轻轻潺湲,竹丛外悠闲的白云伴随着仙鹤归来。 白色的仙鹤在空中自飞自散,夕阳下的人影映在水中,水声中传来。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注释: 秋江八景 其六 白云乡 浦溆苍茫水不流,回风断处见兰舟。 壮怀岑寂哀情动,忽忆汾河九月秋。 译文: 浦溆苍茫,河水不再流动,回风断处可见兰舟。 我内心充满豪情壮志,但却感到寂静凄凉,悲伤之情难以抑制。突然想起遥远的汾河水城,那里有着我深深的思念和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秋江八景”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江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
注释: 1. 澄江练净晃岩扉:清澈的江水映照着寺庙的大门,显得洁净明亮。 2. 霜树萧疏野鸽飞:树木被霜打过,显得萧瑟而稀疏,野鸽在飞翔。 3. 满地飘风人迹少:风吹过满地落叶,人迹稀少,只有几片落叶在空中飘舞。 4. 夕阳门掩一僧归:太阳已经落下,寺庙的大门紧闭,一位僧人正在回家的路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秋江八景其四:落雁汀云衢千里路漫漫,水碧沙明夜满滩。 何事黄昏尚凝睇,伴人孤影隔江寒。 比喻天空。千里路漫漫,形容路遥。水碧沙明,指河水清澈见底,沙地明亮如镜。夜满滩,指夜晚的景色。何事黄昏还凝视远方,是形容诗人对落雁汀美景的留恋不舍。伴人孤影隔江寒,是形容诗人孤独的身影在寒冷的江边,映衬出诗人的凄凉之情。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江上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注释: 蘋花馆:即“蘋花亭”,在长安城西南,靠近曲江。 宿水:指停泊的水。 停烟绿近墙:指水面上的烟雾与岸边的绿柳相映成趣。 绕门葭菼共苍苍:指围绕门旁的芦苇和荻草相互交错。 寒香欲荐无人采,月落空庭夜有霜:指寒冷的香气想要献给他人却无人采摘,月光落下后庭院中显得空旷而寂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的景象。首句写蘋花馆的景色,宿水停烟,绿柳垂岸,环绕门外的芦苇和荻草相互交错
注释:萧瑟的水草被霜雪覆盖,稀疏地生长着,秋天的水面无边无际。远望溪山之间,曾经熟悉的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一艘船,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忧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首句写景,以萧瑟的水草和稀疏的霜雪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次句写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水天相连,大雁南飞。第三句写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的人的怀念和惆怅之情。最后一句写景,描绘了一艘船在夕阳下的景色
注释:画中的金鳌玉龙盘旋成堆,古老的大树仿佛屈曲的铁树一样。舟行水上,水势湍急,云彩翻卷荡漾,仿佛有神槎天上来。 赏析:诗人在题戴静庵的画作时,对画作中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画面上的金鳌玉龙盘旋成堆,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古老的大树仿佛屈曲的铁树一样,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舟行水上,水势湍急,云彩翻卷荡漾,仿佛有神槎天上来,给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感觉。这首诗通过形象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