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南归过姚氏园 云霞深护芳树村,门巷阴连流水源。 童子青衿应宾客,丈人黄发对丘园。 池间鸂鶒回翔好,沙上蘼芜空翠繁。 濩落新从栗里去,问予松菊旧柴门。 注释: 1. 南归:向南返回。 2. 过姚氏园:经过姚氏的园子。 3. 云霞深护芳树村:在云霞环绕的村庄里,芳树被深深的保护着。 4. 门巷阴连流水源:门巷和小巷相连,流水的源头。 5. 童子青衿应宾客:年轻的仆人(青衿)迎接客人。 6.
胜果寺秋怀 山寺行逢红槿花,江南风物望中赊。 棘云萝月同秋思,鸿雁鹙鸧亦岁华。 多病茂陵仍去国,长贫杜曲尚无家。 白袍黄帽从吾好,归去沧洲问钓槎。 注释: - 山寺:指胜果寺,位于今天的江苏苏州市。 - 行逢:偶然遇见。 - 红槿花:指红色的木槿花,常在秋天盛开。 - 赊:遥远的意思,这里指远方、遥远的地方。 - 棘云萝月:指山里的云雾和月亮。 - 鸿雁鹙鸧亦岁华:大雁和鹙鸧也是一年中的时节。
雁宕山中 丹崖侧叠窥欲颓,拊石扪萝鸟道回。 沧海客心长自远,锦溪秋色是重来。 灵湫水激风云湿,昧谷春生鸿雁回。 更上南山望双阙,葱葱云气护蓬莱。 注释: - 雁宕山中:雁荡山中的景色。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 - 丹崖侧叠窥欲颓:丹崖指的是红色的山崖,侧叠指的是层层叠嶂的山崖。窥欲颓意味着想要一睹其美景却未能如愿。 - 拊石扪萝:抚摸着石头和爬着树藤。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句”并写出“译文”“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作答即可。本诗前四句写九日登钓台时所见的江上风光。首联描写了富春山下严陵的清澈湍急的濑水,诗人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登上钓台,兴致盎然。颔联写白石沧波与鸣鹥飞鹜。颈联写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尾联写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
谢安石,即谢安,东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官之一,以智勇双全著称于世。 1. 江左争传谢傅风,萧条犹记薜萝丛。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谢安在江东一带传播其风采的回忆。"江左"指的是江东地区,"谢傅"是谢安的别号。"薛萝丛"则是指生长在山野间的薜荔和蕨类植物,象征着自然之美。这一句通过描绘谢安在江东地区的风采,以及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智慧。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赠林中丞》。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赠林中丞:这首诗是向一个名叫林中丞的人赠送,可能他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矫矫中丞三辅贤:这里的“矫矫”形容林中丞的气宇轩昂,“三辅”指的是古代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这里指代林中丞在朝廷的地位或才华。 投簪沧海意犹仙:原意是指古代的一种装束,即把头发梳成发髻,然后放下帽子,表示愿意放弃官职
诗句释义: 葛巾随地留芳迹,翠壁清林把烛行。 山接幔亭多紫气,夜来蓬阁动泉声。 名都合有沧洲胜,冬日还知桂树荣。 白首子真终不改,看云坐石得吾生。 译文: 我来到建溪归宗岩,夜晚在听泉阁过夜,葛巾随地留下我的足迹,翠绿的山峰和清澈的树林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山上连接着幔亭,那里充满了紫色的祥瑞之气,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在蓬阁中听到泉水的声音。这里无疑是一个名城,冬天的时候
【诗句解释】 1. 幽探尚爱天游观:幽探,即深探、探索。尚爱,还喜欢,喜爱。天游观,即天游寺。这里指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寺庙。 2. 石磴高盘松栝林:石磴,即石阶。高盘,即高耸。松竹柏,泛指树木。 3. 鹤驭虹桥今断绝:鹤驭,即鹤驾。虹桥,即彩虹桥,传说中有仙人骑鹤经过的桥。断绝,指消失。 4. 黄冠紫屐此登临:黄冠,道士所戴的黄色帽子。紫屐,道士所穿的紫色鞋子。登临,攀登山峰
秋夜偕应天彝黄宗贤宿灵岩天柱峰大雷雨作 日落风回天柱阴,峰前云木正萧森。 古堂衾枕秋灯净,永夜雷霆山雨深。 漠北不闻麟凤信,海滨空寄蕨薇心。 结庐欲拟南阳卧,抱膝长歌梁甫吟。 注释: 1. 日落风回天柱阴:太阳落山后,一阵风吹过天柱峰,带来了一丝阴霾。 2. 峰前云木正萧森:在天柱峰的前面,树木显得十分萧瑟。 3. 古堂衾枕秋灯净:在这古老的房间里,被子和枕头都被秋日的灯光照亮,显得格外清净。
寒食节与木虚山登山赏景,于是饯别公衡。 登上屴崱峰,绝顶之上,天风云乱飞,海门之高浪近春衣。 霸图王气东南尽,尧韭秦花天汉稀。 此地赏心惟汝共,万方愁目欲何依。 要知寒食山中意,萍叶江湖几是非。 注释: 1. 寒食节:古代的节日之一,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寒食的习惯。 2. 木虚山: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新密市。 3. 屴崱峰:山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4. 东南方:指东南方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