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燮
【注释】: 山庐:指隐士的居所。 安乐窝:形容生活安适舒适的地方。 绿橘:橘子。 黄橙:柑橘类水果,泛指黄色的水果。 白苹:一种水生植物,也称为“浮萍”。 红蓼:蓼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为红色,叶子有光泽,可做染料。 婆娑:形容树叶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也可以比喻人闲散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环境和感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山庐好:山中茅屋很好。 我本不材才:本来没有才能。材,才干。 豕栅何妨闲诵读:猪圈旁边可以悠闲地读书。 羊群亦足小徘徊:羊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怡。 人笑指书呆:人们讥笑他读书呆。 【赏析】 《望江南·山庐好》是一首七言绝句。上片以“山庐”开首,点明了作者的居处。“我本不材才”,表明自己并不自恃才华,而是安于清贫,淡于名利。下片则写自己的行为举止。“豕栅何妨闲诵读”
注释: - 山庐好,无物不忘机:山居生活美好,没有什么是不想得到的。 - 洗砚招鱼吞墨饱:用砚台洗笔后,鱼儿就会吞食墨水,变得非常饱满。 - 曝书遇蠹食仙肥:在阳光下晒书,遇到虫子吃书,就像吃了一顿大餐一样。 - 他日或能飞:将来可能飞黄腾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写鱼吞墨、书虫食书等自然现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
【注释】 望江南:词牌名。六十四阕,即词牌名《望江南》共有六十四个不同格式的变体。“乙酉”是作者生年,为公元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山庐”是指隐居在山林中的草庐。“灭烛起帘钩”,是说熄灭灯火,卷起窗帘。“萤火”指萤火虫的光。“随风飘葛帐”,“葛帐”是一种用葛布制成的帷幕,这里用来代指帐幕。“虫声”指蟋蟀、鸣蛙等发出的声响。“一榻卧深秋”,是说躺在一张床上睡在深秋的时候。 【赏析】
【注释】 1. 山庐:隐居在山林中的居所。 2. 弄巧:巧妙制作。 3. 试模型:比喻试验自己的技艺,或指创作。 4. 偶琢:偶然雕刻。 5. 树根:树木的根部。 6. 成矮几:做成了低矮的家具。 7. 喜编瓜蔓:喜欢用瓜蔓编制屏风。 8. 小玲珑:形容精致小巧。 9. 赏析:本诗描绘了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通过巧妙运用木材和藤蔓等材料创作出各种精致的生活用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
【注释】 山庐好,凡卉尽风流。 鹤顶明如仙风额,鸡冠矮似老人头。 绝妙一庭秋。 【赏析】 《望江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组词牌名,共六十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八首。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的居室庭院之景。 “山庐”即山间简陋的茅屋。“好”字点出作者对这处山居的喜爱之情。“凡卉尽风流”,指草木花草都显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卉”是草的总称。 “鹤顶明”,形容鹤顶上羽毛的颜色非常明亮。“明如仙风额”
【注释】 山庐:隐居在山中的茅屋。 澄鲜:清爽。 涓涓(juān):水流细小的样子。 娟娟:细长柔美。 凉意不能传:形容秋凉的气息无法传达到人的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隐逸生活的小诗。首联写诗人隐居的山林之中,秋天的景色显得特别清新、明净。二、三两联具体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景致,“几架豆花风细细”,“半湖菱叶露娟娟”,分别以豆花和菱叶来比喻隐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望江南六十四阕其四十九 山庐好,泛棹向山塘。初日淡烟描曙色,夕阳红树染秋光。疑在虎丘旁 译文:在山中的小屋中,我泛舟前往山塘。清晨的薄雾轻拂着曙光,夕阳下的红叶映衬着秋天的色彩。仿佛置身于虎丘旁。 赏析: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诗中的“山庐好”表达了对山中小屋的喜爱,而“泛棹向山塘”则描绘了诗人乘船来到山塘的场景。诗中通过描绘清晨的薄雾
注释:山间的小屋很好,忙碌的事情比人多。 早晨起床前喜欢观察蚂蚁,夜晚在灯光下救助飞蛾。 悲悯之情付诸于细微的吟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对自然界生物怜悯之情的诗。首句“山庐好,忙事比人多”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喜爱。第二句“晨起阶前怜斗蚁,夜来灯下救飞蛾”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生物的喜爱与怜悯,他不仅关心自己的生存,也关心其他生物的命运。最后一句“悲悯付微哦”则是诗人对这种怜悯情感的表达
山庐好,雨后稻苗肥。 十亩桥头邻叟语,六弓湾口钓船归。树杪初斜晖。 此诗为高燮所作《望江南六十四阕其五十四》的诗句,全诗如下: 山庐好,雨后稻苗肥。 十亩桥头邻叟语,六弓湾口钓船归。 树杪初斜晖。 注释: - 山间小楼很美好,经过一场雨后,稻苗长得又肥又壮。 - 十亩地的桥头边,有个老人正在和旁边的人说话。 - 在六弓湾的入口处,可以看到一个钓鱼的人回来了。 - 树梢上刚刚升起一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