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
注释:岐山道中 其一 大雨过后,万木葱郁,天开万重青山如画。 随风翻飞的彩蝶,拂雾点点飞舞的蜻蜓。 译文: 大雨过后,万木葱郁,天开万重青山如画。 迎风翻飞的彩蝶,拂雾点点缀点的蜻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首句“雨过万木茂”描写了雨后的树木茂盛的景象,雨过之后,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
诗句:“邮亭新柳厌春阴,驿路黄尘销客心。” 译文:在邮亭,新柳树摇曳着嫩绿的枝叶,却无法驱散春天带来的阴霾。行走在驿路上,黄尘随风而起,令人的心情也渐渐消沉。 注释: 1. 邮亭新柳:指驿站附近的新柳树,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2. 厌春阴:形容春天的阴郁天气使人感到不快或压抑。 3. 驿路黄尘:描述旅途中尘土飞扬的景象,反映了旅途的艰辛。 4. 销客心:使旅客的心绪变得沉重,心情变得忧郁。
【注释】 岐山:指秦岭。 偃蹇裁修竹:形容竹子长得很直,好像弯着腰在低头的样子。 巃嵷(yíng yán):山势高耸。 假山:人工堆砌的山石。 绿涛:指柳枝摇曳,像波浪一般。 苍翠:深绿,青翠欲滴。 压:覆盖、笼罩。 朱阑:红色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岐山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偃蹇裁修竹”,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挺拔姿态
扶风道中十四首其三是明代文学家康海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的详细解析: - 诗句原文: 许公碑石尚参天,科斗消磨不记年。 公子经纶唐第一,乡邦述作近谁先。 - 译文注释: - 许公碑石尚参天:指许公的碑石依然高耸入云。 - 科斗消磨不记年:形容岁月虽然过去了许多,但碑文上的文字依旧清晰可见。 - 公子经纶唐第一
扶风道中十四首·其二 凤泉东是美阳城,秦后离宫迹已平。 细草不知龙辇去,城边日日唤愁生。 注释: - 凤泉:凤泉水的别称,位于陕西宝鸡市扶风县,因凤翔府而得名。 - 美阳城:古代咸阳的美阳县,是秦始皇时期的离宫所在地。 - 龙辇:皇帝乘坐的车,这里指代秦始皇的车队。 - 城边:指的是美阳城周围的地区。 - 细草:小草,这里指路边的草地。 - 龙辇去:龙辇(皇帝的车驾)离去
注释:这水远远地显得更加洁净,这畔边晴空更显得美好。请你靠近岸边坐下来,观赏水中映照的彩霞。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幽美。诗人在赞美东流水的澄澈和美丽,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注释】 去年二月九日:指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的三月三日。 与德充:和王德充一起。德充,王维的哥哥,排行第二。德二弟:指其弟王缙,字公度,排行第二。子栗:指王维的儿子王缙。 及:到了。 杏花开:即《奉和圣制》诗中“花开花落又一年”句。 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意谓吟咏春花已成习惯,每年春来都要赏花,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函关: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扶风道中十四首·其四》是明代诗人康海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夕阳隐隐抱孤村:描述了夕阳在天空中渐渐隐去,似乎在抱着孤独的村庄。夕阳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深情和关怀的感觉,仿佛是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个村庄。 - 知是何王晾马原:这里的“何王”可能是指某位帝王或者某种尊贵的身份,而“晾马”则可能是一个与帝王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这里的“晾马原”可能是一个与帝王相关的地点
【注释】 渭水之南,孤云与水边天际相接。船上的风浪似乎也生出了细微的变化。远处的青山上飞起了洁白的鹭鸶,绿竹丛中传来了黄莺清脆的鸣叫。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情趣
注释:在渭河南岸远望,只见客舍人烟已散尽,归家的人正在黑水西面。 临流即景挥毫,随意试写新诗。 赏析:诗人站在渭河岸边,目送着离去的行人,遥想自己的归宿,不禁感慨万分。他眺望着渭河水流,心中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于是他挥笔作诗,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