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通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是作者在登高望远之时,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紫虚丹房二十首”是诗人在登临金陵时写的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共二十首,每首八句,四联各四句,共八十句。 (1) “有虞封后几春秋”,此为第一联,意思是说自从虞舜受封为王以后,已经过了多少年的历史了。有虞,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相传其母吞薏苡(一种草本植物种子)而生禹。传说禹治水有功,舜禅位给他。这里暗用典故,借指唐王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和紫虚宫诗二十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歌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磊落胸怀灿若玑,乘风直欲叩重扉: - “磊落”形容胸怀坦荡。 - “灿若玑”意味着光辉灿烂如珠玉。 - “乘风直欲叩重扉”表达了作者想要直接进入紫虚宫的强烈愿望。这里“叩重扉”指的是敲门,暗示了作者迫切希望见到宫主的愿望。 2. 函关几日青牛度,华表千年白鹤归: - “函关”是指函谷关,古代关口。 -
诗句释义: 1.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 这是一首诗歌的标题,"紫虚丹房"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象征性的地方。“二十首”表示共有二十首诗。 2. 惜昔春秋似奕棋 - 此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将过去的时光比喻为围棋游戏,意味着时光流逝如行棋般迅速且难以捕捉。 3. 而今喜遇太平时 - 现在非常高兴地遇到了太平盛世,这里的“太平时”指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的时代。 4. 千年泰运乾坤辟 -
林花雨过锦成机,岩壑云生石有衣。烟外数村牛马息,天中双阙凤凰飞。 注释:树林里的花朵在细雨中落下,就像织成了锦绣的绸缎;山间的峡谷里云雾缭绕,仿佛石头上长出了衣裳。远处烟雾笼罩下的几座村庄,牛羊和马匹都安静地休息着;天空中,两座巍峨的宫殿——紫微星,正展翅高飞。清晨的时候,从海平面上升起的蜃气如同一条巨大的水龙,连接着无边无际的海域;傍晚时分,钟声从翠绿的山林中传出,悠远而宁静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译文: 在紫虚宫的丹房二十次与皇上对弈,骑马欣赏花开快意。 千载之后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国士,十年前只是一个书生。 胸中蟠结像星斗一样贯穿其中,气势如同冰霜般清澈透彻。 最让人喜悦的是君恩深厚,进步有加,春风中的玉佩声如瑶琼般美妙。 赏析: 此诗为杜甫在紫虚宫丹房二十次与皇帝对弈之作,展现了诗人对朝廷忠诚、才华横溢的形象。
注释: 四时代谢迭寒温,阊阖阴阳不二门。 天上碧桃应有种,月中丹桂本无根。 海容川会方成大,渭合泾流未免浑。 争似灵台明耿耿,寻常不受一尘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柳宗元秋日书怀二十韵》。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首联起句“四时代谢”,点出季节更替、岁月流转;次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四季更替、昼夜交替的景象,同时也暗示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是一组咏物诗。 其一:“幽居治业几何年,笔表为耕纸作田。”首联点明题旨:隐居的岁月,笔耕不辍;以墨砚为田,以宣纸为地。“幽居”点出诗人隐居之志趣,“治业”表明其生活之艰辛。“笔表为耕,纸作田”,用意深长,言下之意是诗人虽无大功业建树,但能自得其乐、心安理得,可谓一种成功的人生态度。 其二:“云路有梯终稳步,灵台无物自虚圆。”颔联承上启下,写自己的精神境界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蚤岁驰声翰墨场,君恩一饭岂能忘。 - “蚤岁”指的是早年的时候,“驰声翰墨场”是指年轻时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就已经名声远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早年才华的自豪以及对君王恩典的感激之情,因为君王对他的恩宠和关怀使他得以在文学领域大展宏图,不能忘记君王的恩情。 2. 桂香已占中秋月,菊老犹禁晚节霜。 - 这里用桂花的香气象征秋天的气息,中秋节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通过“占”字
五夜天阶炳六符,圣恩承运启皇图。 五更时分,天空明亮如镜,六符(指星名)照耀天地。 圣上降下圣恩,开启新的帝王图谋。 “五夜”:即五更时,天将明之时。 “天阶”:皇宫前的石阶。 “炳”:明亮。 “六符”: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天上有六个星宿,称为六符。 “圣恩”:皇帝的恩泽。 “承运”:承受天命。 “启皇图”:开启帝王之图。 “华夷”:中原和边远地区的总称。 “仰日”:仰望太阳。 “恩倾戴”
```plain 帘底微风,扇底招,飘然逸思共迢遥。 功名争及青年立,诗酒休将白昼消。 骐骥超群终泛驾,鹍鹏得志便摩霄。 昔人曾惜分阴去,好把膏油继晷烧。 译文: 帘子底下微微吹来一阵风,仿佛在召唤我们。飘然的思绪与遥远的距离相连。在青春的年纪,我们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要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就像千里马终将驰骋,雄鹰一旦展翅高飞,就应该勇往直前,不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