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晖
【注释】 颂古十九首 其五: 枯木岩前烟嶂昏,羚羊挂角觅无门。 玉梭暗掷千峰外,一线虚通晓色分。 孤迥迥,绝瘢痕,万古寒潭搅不浑。 正坐当堂金殿冷,回头尽是我儿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一幅画卷的景致。诗人以羚羊、香烟、山峰、玉梭、寒潭、金殿为画面,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冷的画面。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注释】 是风:指风神。幡(fān):古代祭祀时用的彩色旗帜,这里指旗幡。百草:指花木丛生之处。信步:信步漫游。王道:帝王的统治之道。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全诗以议论为主,抒情为辅。首二句写风神幡旗在百花丛中飘扬。“君莫疑”表明作者对风神幡旗的赞美与信任。“百草丛中信步归”,说明他欣赏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遇而安的态度。第三句承上启下,提出“王道太平”,并指出这并非出于帝王的忌讳
【注释】 谷之神:指天帝。枢要:指北斗。里许旁参,回途得妙:在附近参看北斗,可以领悟北斗的妙用。 云虽动而常闲:虽然有云彩出现,但始终很悠闲。 月虽晦而弥照:虽然月色很昏暗,但仍然能照亮大地。 宾主交参,正偏兼到:宾主双方相互交流,正方和反方都可以得到启发。 十洲:《山海经》记载了海外有十个岛屿,称为“瀛洲”“玄圃”。 杲杲:明亮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的后半都点出一景
诗句解读 1. “五天银烛辉” - 解释:五天,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五方佛。银色的蜡烛象征着佛光的照耀,意味着光明和智慧的传递。五天代表五个不同的方位,如东、南、西、北以及中央,这在佛教中是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修行方向。 2. “五天皎皎玉轮孤” - 解释:玉轮即月亮,此处用来形容天空或月亮的明亮和纯洁。皎皎指月亮明亮的样子,玉轮则强调其珍贵和神圣。孤表明了月亮的孤独和清高
皮肤脱落绝方隅,明了身心一物无。 妙入道寰深静处,玉人端驭白牛车。 注释:皮肤脱落,指的是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身体表面的污垢和杂质被清除干净。方隅,是指四方、各个角落。身心一物无,是指修行者将身心视为一个整体,没有分别心。妙入道寰深静处,意味着修行者深入到道家的宇宙之中,感受其中的寂静和深远。玉人端驭白牛车,指的是修行者如同玉人般美丽、端庄,驾驭着一辆白色的牛车,象征着他的修行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
注释:那吒太子原本身,卓卓无依不受尘。云散水流天地静,篱间黄菊正争春。 赏析:这首诗以那吒太子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首句“那吒太子本来身”,指的是诗人原本就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士,但命运多舛,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次句“卓卓无依不受尘”,则是说在逆境中,诗人依然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被世俗所污染。第三句“云散水流天地静”,描绘了一个平静宁谧的大自然景象
【注释】 五位颂 其一: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之一。五位,指杨贵妃、唐明皇、高力士、梨园弟子、玄宗之母杨贵纪。正中偏,指天宝十四载(755)七月,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九月,玄宗被迫逃至蜀地,太子李亨随行。十一月,玄宗返回长安。此诗写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被俘,流落马嵬驿,最终死于狱中的情形。 混沌初分半夜天:指天宝十四载七月十五日凌晨。“混沌”指天地开辟之前的状态
注释:五位颂之五,即《大禹赞》,此诗赞颂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兼中到,白云断处家山妙。 兼中到,即大禹治理黄河时,洪水滔天,他亲自乘坐木筏,从河中穿过,与河水相拥而行,历经艰辛。 白云断处,指黄河中的险滩。家山妙,即在大禹的努力下,家园得以安宁,生活更加美好。 扑碎骊龙明月珠,昆崙入海无消耗。 扑碎骊龙明夜珠,指大禹治水成功,使得黄河中的险滩被填平。昆崙入海,指大禹治水后,河流注入大海
【注释】 铁牛:指铁制的犁、锄等农具。三台:指铁牛上所架的三个架子。 也么:是“啊”的意思。 闹市:繁华的市集。 新罗:即今朝鲜民主共和国,古时为高句丽国。 【赏析】 《和芙蓉和尚四句偈颂·铁锯舞三台》一诗写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作者贬谪黄州时(黄州在今湖北黄冈)。芙蓉和尚是一位禅宗僧人,此诗是他与芙蓉和尚对禅理的问答之作。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用七言绝句体式写成。 第一
注释:五位颂的第四首,诗中描述的是长安大道上的景象。 处处无私,指的是在大道上行人、马匹等来往穿梭,而无人干涉。空合空,意指大道上的行人与马儿,各自行于大道之上,互不干扰,互不侵犯。法法同归,表示所有的道路、车辆、行人和马匹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共同行走。水投水,形容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就像人们从高到低依次行走在大道上。 赏析:此诗描绘了长安大道的繁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有序、和谐的社会氛围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