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洧
【注释】望湖亭:位于西湖西南岸,因湖光山色秀丽而著称。青山:指远处的山峰。半青山:即远山如黛,一半在水面之上。跨水修梁:指横跨水面的长廊。影:倒影。亦寒:也显得清冷。痕边:草边的痕迹。分草色:形容草的颜色与山石相间。待伴痕边分草色:等待伴着草边的痕迹,将山色映入水中。鹤惊碎玉啄阑干:指白鹤受到惊吓而惊飞,其羽毛如同碎玉般闪烁。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注释 郁罗箫台:即箫台,位于浙江天台山。箫台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别墅,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王维曾隐居于此,自号摩诘居士。 清晓:清晨。 步虚钟磬响:踏着虚无缥缈的云气听寺庙中的钟声。 玉山扶出郁罗台:玉山扶起郁罗台(指王维),意思是王维从隐士中走出来,回到人间。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王维的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归隐山林、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全诗通过描绘王维隐居生活的场景
湖山十景中的苏堤春晓 断汊只有旧姓存在,倚着栏杆投饵说当年。 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 注释:断汊:小河的岔流。旧姓:指苏轼的家族。倚阑投饵:在栏杆上撒下鱼食吸引鸥鸟,比喻垂钓。园兴废:园林被毁坏或重建,这里借指西湖美景的兴衰。玉泉:即“玉涧”,位于杭州西泠印社附近,泉水清澈甘美。 赏析: 此诗为《湖山十景》之“苏堤春晓”所作。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了苏堤春晓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这是一道考核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要求考生根据具体语境填空,因此要注意明确具体的语境。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明白所写的内容、重点注意的词语和句子格式。如本题“湖山十景”“苏堤春晓”等关键词语,“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是关键句,需要重点记忆。 【答案】 ①湖山十景:指西湖十景。②苏堤:即白堤
【译文】 湖畔的山峦和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景色,是诗人心中最美好的画面。在塔边的小船,是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日子。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天边的景象。横玉叫云从哪里升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注释】 湖山: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 塔边分占宿湖船:诗人与朋友在湖畔的船上相聚。 宝鉴:镜子。开奁:打开梳妆匣子。 横玉叫云何处起:形容湖上云雾飘渺,像横卧在水面上的玉石一样。 波心惊觉老龙眠:形容湖水波涛汹涌
【注释】 清溪:指山泉。周高士芝房:即周之,为晋代隐士。 贤好客:贤,有德行的人。好客:喜欢接待客人。 天付此芝房:指自然赋予这幽静的环境。芝房,芝草房。 花竹四时景: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 轩窗几处堂:有轩窗的几处房屋,这里泛指别墅。 云闲侵袂湿:云雾缭绕着衣袖。 泉冷带丹香:泉水清凉而带有兰花的香味。 曲水亭尤好:特别喜爱曲水亭。 禊(xi)觞(shāng):古代祭祀用的酒杯。禊,同“洗”
【注释】 湖山:指杭州。 十景:指西湖十景。 塔影初收:指白塔在日落时的影子开始消失。 日色昏:太阳即将落山。 甘园:指杭州城西的孤山。 南山:指钱塘江边的南山。 游遍:走遍。 分归路:指从西湖出发,去往不同的目的地。 钱唐:杭州古称。 暗门:指西湖边的一个城门名字“暗门”,即后来的钱塘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西湖之后写的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
【解析】 此诗描绘了湖山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描写的是清晨的景象。首句是写湖光山色的美景,二句是写游人在画舫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第三句写诗人听到疏钟声,知道已是初晓时分。后两句写莺儿在梦中醒来,人还没有起床,金鸦已飞到了天上,写出了晨光中的西湖之秀。 【答案】 孤山落月:指天刚亮时从湖面上升起的月亮。趁疏钟:趁着稀疏的钟声。画舫:游船。柳岸风:岸边的柳树随风飘荡。“莺梦初醒”:指刚刚从梦中醒来
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 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洞霄尽有游人到,罕有冲寒冒雪来。 清晓步虚钟磬响,玉山扶出郁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