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
【注释】 栗:指送别的人。判仁甫,即王仁甫,名无愧,宋元之际诗人、画家,字子美。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却怪:反诘词,却没想到。 南去雁:向南飞去的大雁。 马头相傍:大雁一行排列在马头旁边。 赏析: 《送栗判仁甫》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以“思”字总括全篇,点明题意,次句承上文“秋来”之意,写出自己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三、四两句以写景为主,写送别情景。作者用“却怪”一词,反诘自己为何不及南去之雁
【注释】 江门:长江入海口的地方。独舸:孤舟。约量:大概计算。秋雨点:秋雨像雨点似的纷纷落下。旅愁:指旅途的忧愁。 【赏析】 《江门夜泊》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的诗,全诗以“江门”为题,写诗人在江上夜泊时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即景抒情之作。 首句“独舸江门夜”,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画面:一艘孤独的小船停泊在江口的夜晚。“独”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孤单,更表达了诗人对这寂静之夜的感受:在这宁静中
【注释】 漫兴:随意写下的诗。 琴几上闲:指在琴几上的闲适生活。 数竹外窗碧:形容窗外竹叶的颜色像碧玉一般。 帘户阒无人,春风自吹入:门帘紧闭着,没有人,可是春风却从门缝吹了进来。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闲居无事时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首句写室内环境,次句写室外景色;三、四两句写诗人对这种恬静生活的喜爱与珍惜。全篇以“闲”字为中心,构思精巧别致,富有情韵。 前两句“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此诗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子规”是鸣声哀怨的鸟名,常比喻悲苦的妇女。次句说诗人听到子规啼叫,知道已经是深夜四更了。三句写梦回故乡,仍像在客中一般。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听见子规鸟的叫声。我知道已是四更天了。梦中又回到了故乡,仍然象在客中一样不能入睡,谁又能不被这种思乡之情触动?。注释:①夜闻子规
寄何粹夫 黄河之畔,雁阵渐远,归期已晚。君现在何处,能与我相会? 梅花如雪,飘散在寒冷的瑶笙之中,天坛上空的月亮渐渐沉落,笼罩着一片朦胧。 赏析:这首诗以黄河和天坛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河渚迢迢雁去迟”描绘了一幅雁群南飞的画面,寓意着远方的友人迟迟未归。“君今何处遂幽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询问,希望了解友人的现状。“梅花吹遍瑶笙冷”运用了梅花与瑶笙的意象
【注释】 炀帝:隋炀帝杨广,这里代指隋朝。花太放颠:过度沉迷于赏花享乐。 锦帆龙舸万万千:用来形容船的华丽和数量之多。龙舸,古代帝王所乘的大型船。 情多化作相思鸟:情思深重的人化作了相思鸟。 夜夜芜城啼杜鹃:在夜里不断地啼叫杜鹃花(又名子规)。 【译文】 隋炀帝看花太过沉迷,乘坐着豪华的船只游赏。 情感深重的人都化成了杜鹃鸟,夜晚总是在芜城的上空啼叫。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
注释: 海上杂歌:指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海上》一诗,其中描述了海中岛屿和石甬、勾城等景物。 洋中洲岛依然在,人代沈销竟不还:在大海中,那些曾经的岛屿依然存在,但是人们已经无法再回来了。 石甬虚传秦帝路,勾城误指越王山:石甬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一条道路,勾城是越王勾践所建的一座城池,现在却被误认为是越王勾践的山。 赏析: 这首诗以大海为背景,通过对海中岛屿、石甬、勾城的描绘
【注释】 白菊:即菊花。古人常以白菊来比喻高洁的品格。陶公:指陶渊明,东晋诗人。岑寂:形容孤独寂寞。 【赏析】 此诗首联写白菊不惧严寒凌霜,仍能傲然盛开,其精神令人钦佩;颔联写月亮映照在白菊上,白菊显得清雅脱俗,皎洁无瑕;颈联写秋日野草花深幽静,而白菊依然盛开,形象地赞美了白菊的高洁品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是一首咏物诗佳作
燕子飞来时,春水环绕着小台。我寻芳去试探春的酒杯,雨声潺潺恼人天连日。 春雨不停滴落,不让我桃花早早开放
【注释】古陵:指古坟。蒿:一种野草,长得很茂盛。啼乌:即乌鸦,叫声凄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途中所写。首句“古陵在蒿下”写所见的景色。第二句“啼乌在蒿上”,写听到的鸣禽声。两句诗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在”字,将“古陵”和“蒿”联系在一起,又以“不闻”与“自惆怅”两词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古代陵墓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