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凤
诗句: 岷山渭水惯同游, 暂向东亭系客驺。 万里孤鸿又南去, 一樽相对灞陵秋。 注释: - 岷山与渭水:岷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北部,渭水发源于甘肃省的秦岭山脉,是中国两条著名的大河。这里用“岷山渭水”来比喻两人长久的友情和共同的经历。 - 东亭系客驺:“东亭”通常指的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所,而“系客驺”则暗示着诗人在这里接待了来访的朋友或客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欢迎之情。 - 万里孤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等。本题中,第一句中的“山阳”是李白的籍贯;第二句中的“汉江之水”指的是汉江;第三句中的“北来”指北方的客人
【解析】 “发”“陵上石”“纵横”等词是关键词。“乾陵”指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南郊的乾封山西北,为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者。 【答案】 (1)乾陵上的石头纵横交错 (2)陵下闲田也尽耕了 (3)只有那高高的穹碑高入云霄 (4)行人下马
【注释】 悯流民:同情流离失所的民众。 井地:指土地。遗踪废自秦,人无根柢世多贫:秦国废弃了井田制。人们没有固定的居所,世上贫困的人很多。 野火:比喻战乱或自然灾害。依栖处:依靠的地方。 犹:还是。文王:周太王古公亶父的谥号,这里泛指周朝的先王。旧日民:过去的百姓。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流民的深切同情。首句写秦国废弃了井田制,农民没有固定的居所。次句说,由于没有固定的居所,因此世人大多贫穷
【注释】君:指友人。汝俊:即汝州司马。长掖:汝州,在今河南省。 四年多:汝州刺史任上共四年有余。故里:故乡。朝天:朝见皇帝。得暂过:可以暂时回去一趟。试寻:试着寻找。东海上:指东海之上的蓬莱、方丈二山。蓬莱、方丈,都是传说中的海上神山。果如何:究竟怎样呢? 赏析: 此诗是送别友人汝州司马汝俊的。首句写其人从汝州到京都洛阳任官已四年之久;次句写他这次来京是暂时回故乡一次;三、四两句写他在洛阳时
汤阴分司逢王茂学 相逢一话即相知,日暮匆匆又别离。君过弼城回首处,冈头是我望君时。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两位诗人在相遇时的深刻情感和随后的不舍分离。王云凤(109-1168)是明代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多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友情和离别的感慨。本诗以“汤阴分司”为背景,王茂学作为其友人,两人曾在此地相聚。然而,时间的流逝让这段友谊也充满了变数,最终不得不面对分别的现实。
【注释】 待隐园杂诗:即《林泉初到杂咏》。邃庵先生:即陈邃庵。次韵:即和原诗的韵脚押韵。其四:即第四句。 【赏析】 此为陈邃庵先生《林泉杂咏》之四。全诗描写诗人在林泉之中,与大自然亲近的情趣。首句“初到林泉兴最多”,描绘的是诗人刚到达林泉时,兴致勃发的情态;第二句“菊亲料理石摩挲”,则是写诗人亲手整理、抚摸着菊花的情境;第三句“晚来独倚长松坐”,则是写诗人在夕阳下,独自坐在长松之下的情景
注释:我刚刚挂起一篷新的船,偶遇南船就问津。请我停桡过仓去,岸头闲看放罾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行见闻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淡远。首句写舟行初挂篷的新船,点明时间与地点;颔联写在江上遇见了一位卖鱼的渔民,询问渡口,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心。颈联写诗人被邀请到仓房去休息,欣赏捕鱼者放罾(一种渔具)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注释: 缓步闲行手背叉,苍苔屐齿踏成花:慢慢地漫步,手上背着拐杖,脚上穿着草鞋,踩在青苔上发出声响。 小池童子开泉眼,独坐矶头弄水华:有一个小孩子打开了泉水的出口,独自坐在岩石上玩弄着水流。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所见所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
注释与赏析:买园全隔市尘侵,灌溉从人笑汉阴。 注释:买下的花园完全隔绝了市井的尘埃,灌溉水从邻居那里取来,人们会笑话我住在汉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购买私人花园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空间和私密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了花园的位置、水源、以及邻里关系,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独立空间的需求。通过对比城市中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