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潜
注释: 端本堂:指皇宫中的正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万方:全国各地。 儒臣:儒家学者。 储皇:太子或皇帝。 讲明治道:治理国家的道理。 尧舜:传说中的古代圣明君主,这里指儒家的圣人。 宪章:法典或法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皇帝治理国家有方的诗。首句“入京”是指皇帝进入朝廷开始处理政务。第二句“儒臣日日近储皇”描绘了儒臣们每天都接近储皇,即皇帝,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的场景
注释: 入京:进京(指做官) 洒天马乳秋先到,卓地鸾旗驾欲回。 洒天马:指皇帝的御马,用“洒”字来形容马的健壮。 乳秋早:乳,指马奶;秋,指秋天;早,指早春。即在秋天的时候,皇帝的马就先到了。 卓:高扬;鸾: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指皇帝的车辇。 旗:车幔;驾:车前横木,这里是说皇帝的车就要回来了。 漫拟颂诗随警跸,愧无才力佐霜台。 漫拟:随意拟作;警跸:帝王出行时所设的警戒
注释:清溪小路上,平缓的山冈延伸百里,青草齐头并进。鹧鸪鸟在草丛中朝暮鸣叫。 阴云淡日天气好,风吹野花随马蹄飘荡。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乡间小路上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通过“平冈百里青草齐”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田野画卷。接着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鹧鸪鸟在草丛中的啼叫声和美丽的风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天气的喜爱之情,以及风吹过野花时带来的轻盈之感。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
建南九曲棹歌 建南,地名,位于福建省。九曲,指九曲溪。棹歌,即船歌。这首诗是作者对建南九曲景色的赞美之作。 八曲云山好卜邻,楮衾萑席不忧贫。 第一句“八曲云山好卜邻”,意思是说,这八曲云山的景色如此美好,我多么希望能在这里安家落户。这里的“卜邻”指的是选择居住的地方,而“云山”则是指那美丽的山水风光。第二句“楮衾萑席不忧贫”,则是说,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并不会感到贫困和忧虑
【注释】 棹歌声:指船夫的歌声。千载沧州:指黄州赤壁,是三国时周瑜练兵的地方,也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的住处。兴味同:意趣相同。紫阳山:在湖北黄冈西北,又名黄冈洞、白龙洞。苏轼《题庐山紫阳先生壁》诗云:“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此以紫阳山比赤壁。人唤采芝翁:指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贬谪到黄州的时期。诗人在赤壁矶头泊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具体语境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明确具体的赏析方法:从内容上看,抓住关键句分析其思想感情,注意结合诗中的景、物、事件等具体意象进行把握;从结构上看,注意从标题、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的安排上体察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从语言上看,注意从用词、句式等角度体察作品风格及表现手法
建南九曲棹歌 七曲清陂障断流,农家篱落半沙洲。 数声长乐疏钟晚,栖凤桥边景最幽。 注释: - 七曲:指代七个弯曲的水道。 - 清陂:清澈的池塘。 - 障断流:使水流停止。 - 篱落:指农舍旁的栅栏。 - 沙洲:河流中露出河床的沙地。 - 长乐: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代一个离此处不远的古迹。 - 疏钟:稀疏的钟声,形容声音悠扬。 - 栖凤桥:桥名,可能位于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凤凰栖息之所。 -
建南九曲棹歌 六曲中流注碧潭,集贤斜对宝华岩。 秋风诗客歌芝陇,落日归僧入翠岚。 注释:在建南的九曲河道中流淌着碧绿的潭水,集贤县的山崖正对着宝华岩。秋风中诗人吟唱着《诗经》赞美庄稼的篇章,夕阳下归家的僧人走进郁郁葱葱的山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七绝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诗人通过对九曲河道、宝华岩、秋日田园等景象的描绘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二曲人家是后塘,回峦叠嶂互苍茫。 - 译文:第二部分描述的是后塘的美景,回山重叠,景色苍茫迷蒙。 - 注释:二曲指的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回山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苍茫是指景色的苍茫迷茫。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山峦重叠、树木葱茏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小桥南望秦溪路,先到宜君五马坊。 - 译文:在小桥南面远望着秦溪的路,最先到达的是宜君的五马坊
【注释】: 建南九曲棹歌:即泛指江南地区的一种水上民谣,内容多是赞美家乡的美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四曲横山接郑墩(jùn):四曲,指的是江水弯曲的地方,山峦起伏,景色优美;郑墩,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附近。 平川旷野见前村:平坦的田野和广阔的平原上,可以看到前面村庄的景象。 渔歌晚渡黄龙圳:傍晚时分,渔民唱着歌儿渡过黄龙河。黄龙河,一条河流名称,位于中国浙江省。 樵唱时闻大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