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随
注释:月光清亮,秋风和煦,残夜的余晖投下长长的影子。人们心中充满屈辱与荣耀,悲喜交织,难以言表。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残夜月色和秋风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对荣辱观的不同态度。首句写景,营造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夜晚氛围;第二句则通过“辱”“悲”两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荣华富贵的羡慕,也有对屈辱遭遇的悲伤;第三句又回到了对荣辱的反思,指出人们的情感是多变的,难以捉摸。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千里之外,水面上的云雾和江中的水汽汇成一片,飘向了泽国的尽头。一叶扁舟,在秋日雨雾弥漫的江河上缓缓前行,船上的帆被雨雾打湿,挂在了秋天江面上。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首句写远望水云归泽国,次句写烟雨挂秋江,画面宁静而深远,富有韵味。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满窗的寒冷景象如同云气升腾,一觉睡下,秋声便从窗外传来,仿佛雨滴落在台阶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色和感受的诗。首句“满窗寒影云生岳”,通过描绘窗户内外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寒冷的氛围。第二句“一枕秋声雨滴阶”,则通过描述秋夜的声音和动作,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寒冷的气氛,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冷清的环境中。整首诗通过对季节、环境、声音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孤独的夜晚景象
诗句原文: 江吴宁久次,知己在朝端。 译文: 江吴之地,我长久地等待,知己之人就在朝廷之上。 赏析: 此句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知音的深情厚意。"江吴宁久次"中的"江吴"指的是地理位置,而"宁久次"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长时间等待的心情。"知己在朝端"中的"知己"指代的是那些理解他、支持他的友人,他们身处高位,代表着他所向往和追寻的理想与价值。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伴侣或朋友的高度期待
诗句释义: - 照池莲艳红疑菜:池塘中的莲花颜色艳丽,好像红色的蔬菜。 - 入户山光翠可枯:进入山中,只见满山翠绿,仿佛枯萎的植物。 译文: 池塘里的荷花鲜艳如红菜叶,走进山里只见满眼翠绿,似乎已经干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首句“照池莲艳红疑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荷花与红色蔬菜相提并论,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颜色鲜艳,如同红菜叶一般
注释与赏析: 数里竹溪藏野色,一轩松雨战秋声。 在竹林中行走,可以看见远处的山野被竹叶的绿色所遮掩,形成一片宁静而幽深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一轩松雨战秋声。 在松林中漫步,听到的是阵阵松涛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场秋日的雨战。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和松林中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大地回暖,脉动着春天的生机。梅花开放,散发着新香,蝴蝶却还没有察觉。 赏析:诗人以“梅”和“蝶”为象征,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节大地回温、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中“冰先觉”、“梅吐新香”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力的觉醒,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地回暖脉”、“梅吐新香”等意象也寓意着人生在经历困境后迎来新的转机和希望。整首诗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又寓含了对生命坚韧不屈
注释:事情简单明了,花香洒落在砚台上,官司很少了,庭院的苔藓又绿又茂盛。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庭前庭后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的美景,后两句则描绘了庭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与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注释】 闲门:指庭院的门。半掩:指门只打开一半。庭花:院中的花朵。啼鸟:鸣叫的鸟。烟树深:烟雾笼罩着树木,显得深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中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庭院中的景象:庭院的门半开着,院中落花飘散。远处树木苍茫,近处鸟儿啼叫。整首诗语言清新明丽,意境幽远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注释:客馆的月亮斜斜地挂着,我那寒冷的梦境也随之中断。仙舟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稳稳地航行,帆儿也随着微风飞舞。 赏析:诗人用“客馆月斜”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气氛,与后面的“寒梦断”相呼应。“仙舟风稳”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给人以美好而宁静的感觉。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