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昌
【注释】: 好:喜欢;桑苎(yùn):指隐者居所,这里比喻隐居生活;想当逸气吞江湖:想要像神仙一样把飘逸的气概融入天地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隐居期间写的一首自述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的向往。首句“好作新诗寄桑苎”中的“桑苎”是指隐者的居所,这里的“桑苎”也暗指隐居生活。次句“想当逸气吞江湖”,其中的“逸气”指的是超凡脱俗的气度和气质
【注释】集句联:把前人诗句或词句,用在对偶句中。上阁:官舍。鹓(yān)鸾(luán):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神鸟。新管:指新曲的笛子。 【赏析】此首咏笛诗,是集句成联。首句“偶陪上阁鹓鸾会”,意指诗人偶尔陪同皇上到上朝办事的宫殿,和鹓鸾(即神鸟凤凰一类的神鸟)一起聚会。次句“新管江南山水来”,意指新曲笛子吹奏起江南水乡的景致。全诗以写景为主
注释:家传孝友,意味着家族世代相传,以孝道和友善为重。里近忠清,表示家乡距离京都很近,忠臣和清廉之士很多。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家族世代相传的孝道和友善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自豪感,因为那里有很多忠臣和清廉之士
这首诗是自题国朝诗正气集,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忠孝节义事,史传志乘详。 - 忠孝节义是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这里指代的是古代诗人的作品,它们被详细记录在史书和传记中。 2. 咏叹兴感易,重此歌诗章。 - 诗歌能够通过咏叹和兴感来抒发情感,这是诗歌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这里,作者强调了诗歌对于表达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3. 所以载笔者,联珠标群芳。 -
自题国朝诗铎 吾儒吐言辞,于世期有济。岂徒累篇牍,月露风云字。 乐府爱香山,陈事比贾谊。诗史称少陵,《三别》与《三吏》。 文昌仲初俦,歌行亦其类。上德宣忠孝,下情通讽刺。 闻者足警戒,言者无罪戾。箴诵师蒙职,兴观惩劝义。 圣代求昌言,交儆励图治。咨诹拾阙遗,拜献补偏敝。 惜哉充栋编,纷若散珠碎。不免闻见遗,曷资韦弦佩。 披拣集众益,民生暨吏事。以充铭座词,以为采风备。 译文:
五十年父执深交,申以盟誓,重以婚姻,忆岁在庚寅,犹扶疾哭吾翁馆舍; 三四代家声济美,子为词臣,孙为贡士,数榜开甲乙,曾及身见两世科名
嗟吾多病爱闲,何堪垂老零丁,又折此刚强一臂; 念尔母衰妇弱,未得抱孙慰藉,忍听他惨戚双啼。
忠孝节义事,史传志乘详。 咏叹兴感易,重此歌诗章。 所以载笔者,联珠标群芳。 英辞鼓正气,岂惟阐幽光。 往古难尽数,断自今虞唐。 醇化二百载,盛碑碣祠坊。 但计歌诗篇,万首罗琳琅。 所见择尤雅,阙者待补亡。 一读一击节,其气至大刚。 比日星河岳,如芝兰鸾皇。 教痒塾妇孺,播管弦宫商。 油然孝弟生,幡然顽懦良。 胜彼志传文,长吟沁肝肠。 愿传万本读,振世扶纲常
吾儒吐言辞,于世期有济。岂徒累篇牍,月露风云字。 乐府爱香山,陈事比贾谊。诗史称少陵,《三别》与《三吏》。 文昌仲初俦,歌行亦其类。上德宣忠孝,下情通讽刺。 闻者足警戒,言者无罪戾。箴诵师蒙职,兴观惩劝义。 圣代求昌言,交儆励图治。咨诹拾阙遗,拜献补偏敝。 惜哉充栋编,纷若散珠碎。不免闻见遗,曷资韦弦佩。 披拣集众益,民生暨吏事。以充铭座词,以为采风备
张应昌,字仲甫,号寄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下是对其详细介绍: 1. 早年经历 - 科举及第:张应昌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籍钱塘(今杭州),生于归安(今湖州)。他于清嘉庆十五年举人。 - 内阁中书:张应昌在官场上有较高的成就,他曾任职内阁中书。 2. 政治生涯 - 巡抚之责:在担任山西巡抚期间,面对农民军攻占的局势,张应昌选择避战,未能有效抵抗敌军。 - 弹劾事件:由于其避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