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孟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华清宫怀古》。 霓裳歌吹动华清,小辇曾催花底行。 注释:霓裳舞曲在华清宫中响起,皇帝的小轿曾催促着花朵在地面上奔跑。 赏析:第一句“霓裳歌吹动华清”描绘了一幅华清宫里歌舞升平、欢乐祥和的景象,霓裳舞曲的旋律悠扬,在华清宫的上空回荡,给整个宫殿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第二句“小辇曾催花底行”,则展现了皇帝乘坐的小辇车曾经在花瓣上疾驰的情景。这句诗通过对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池塘边残荷的画面。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第一句:一片秋心近水殊,空庭为惜雨声枯。 - 诗句大意:“一片秋天的心情接近水边,空荡的庭院因为雨声响起而显得更加凄凉。” - 关键词: - 秋心:指秋天的心情、感受。 - 殊:不同,特殊。 - 空庭:空旷的庭院。 - 惜:哀怜,惋惜。 - 雨声:雨落下的声音。 - 枯:凋零,枯萎。 第二句:曾含夕露衣同冷,及听清歌梦已孤。 -
暂时容梦见,异地各情牵。 枫助思亲泪,蝉催去国年。 天涯千嶂在,陇上一枝传。 何日随归雁,南云滞影旋。 注释:暂时容梦见,异地各情牵。梦中相见却无法相聚,各自思念对方的心情难以平静。枫树似乎能感受到我的思乡之情,为我增添了几分伤感,而蝉儿的声音催促着我离开故土的时间越来越近。天涯千嶂在,陇上一枝传。远方的山峰依然屹立不倒,而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你的心念。何日随归雁,南云滞影旋
始皇冢 骊山高又高,落日霾荒台。 西风吹白道,下见幽宫开。 秦政昔乱纪,刑杀如霆雷。 鲸吞六国尽,声色非仙才。 童女不复还,龙战飙轮摧。 寄言镐池君,英武安在哉? 千人竞讴唱,运石清渭隈。 筑之崇三坟,下锢泉水来。 黄金作天地,日月为樽罍。 银海停不流,人膏灿无灰。 飞蚕三十箔,一一红玫瑰。 知埋几皓齿,何论万匠哀。 可怜闭衰草,虎视敛寸坏。 虽令地成市,难买青阳回。 足使天下倾,何待长城摧。
【注释】 断碑 —— 残缺不全的墓碑。 野火焚犹在,装池见宛然:野火烧掉以后,残骸仍然保留,装池后仍可看见。 数行铭瘗鹤,几叶拓轻蝉:数行铭文被埋在地下,几张叶子上刻着轻蝉的图像。 完损神难合,摩挲癖可传:由于碑石的损坏程度难以确定,因此很难判断它的完整与不完整;这种对碑石的摩挲、抚摸成了癖好。 较他嗤没字,片纸亦前贤:比起那些没有字的碑石来,即使是片纸,也是前代圣贤留下的遗物。 【赏析】
感秋 日月不我待,秋风吹素颜。江云长带雨,海月自衔山。静夜千砧急,高楼一雁还。独馀摇落意,终日倚柴关。 注释: 1. 日月不我待:时光不会等待我们。我待,指等待我。 2. 秋风吹素颜:形容秋天的景色如素颜般清丽。 3. 江云长带雨:江面上飘着绵绵的云,好像连带着雨水一样。 4. 海月自衔山:大海上的月亮仿佛自己抱着山一样。 5. 静夜千砧急:寂静的夜晚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6. 高楼一雁还
【注释】 1)古别离:指古代诗人离别时的情景和心情。 2)呜咽:声音低沉,有如泣诉。清渭滨:指渭水之滨,即今陕西咸阳一带。 3)灞桥柳:指灞桥上生长的柳树,为送别之地。 4)今古:泛指古今,指今天与古代。 5)伤别离:悲伤别离。 6)扬鞭各挥手:扬起马鞭各自挥手告别。 7)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灞桥送别朋友之时所作,通过描写景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蠹简 欲悟神仙理,何辞笔舌残。 消磨因久庋,辛苦在忘餐。 三绝编犹在,千回诵未完。 便教成缺略,依旧误儒冠。 注释: 1. 蠹简:指被虫蛀的书简,比喻书籍。 2. 神仙理:指的是道家的修炼道理或佛教的佛家道理。 3. 笔舌残:指写书、作诗时耗费笔墨和言语。 4. 消磨:指时间的流逝,使事物逐渐消失或磨损。 5. 久庋:长时间搁置或存放。 6. 辛苦:辛勤努力。 7. 三绝编:指三种不同的书籍。
轻云笼雾飘红雨。 又取次、春如许。 活色生香饶态度。 凤钗斜溜,月眉新约,一曲山芗舞。 莺簧燕剪纷无数。 湿鬓轻盈踏花去。 却忆江南芳草路。 旧游如梦,断魂应在,烟柳迷离处
珊珊何处,向图中犹见,铢衣烟雾。 十二瑶台清梦好,漫把玉芝容与。 闲看梳翎,相将弄影,雅称神仙侣。 软红尘外,东风吹上眉妩。 不道花落花开,绾春无计,过眼流光度。 环佩江皋空寄恨,剩有月明如素。 锦瑟尘埋,瑶编蠹食,化鹤归来误。 天香偕问,冷烟一片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