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应龙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端午节日景象的诗,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丰年的喜悦之情。 首句“离明赫赫正当中”,描述了端午节日阳光明媚,照耀大地的景象。这里的“离明”指的是端午节日,“赫赫”形容阳光的明亮和热烈。这句诗通过描写节日的阳光,营造了节日的气氛。接着,诗人用“万物咸欣长养风”来表达这个节日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万物咸欣”表示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
皇后閤春帖子 一岁两逢春,皇都景物新。发生何处早,甲拆验庄椿。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岁华转阳和,新景满帝居。东阙发时令,南荣庆岁时。上林先春早,草木已精神。椒殿霞觞举,金花拆宜春。千祥集中禁,万象丽东辰。彩幡迎喜气,宝字镂宜春。东风入长春,碧溜融太液。 诗句注释: - 岁华转阳和:指岁月流转,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开始生长。 - 新景满帝居:皇帝的宫殿里到处都是新年的景象。 - 东阙发时令
【注释】 皇后閤春帖子:是唐玄宗为皇后所写,用以祝贺新年。 腊前三白兆年丰:腊月前,天降三白瑞兆,预示来年丰年。 即更弥旬雪满空:即,就;弥,满;旬,十天;“即更”是连词,“弥旬”是形容大雪纷飞的景象; 岁籥(yuè)未经春已到:岁籥,指岁星运行的轨道,象征一年的开始,此处比喻时间;经,经过; 物物被和风:被,覆盖;和风,暖风。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
注释: 卑服即康功,君王俭德隆。 却颁罗与葛,恩渥被群工。 卑服即康功,卑服即指卑躬屈膝,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康功则指安康、平安的意思。君王俭德隆,君王指的是皇上,俭德则是指节俭的美德,隆则是指伟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通过卑躬屈膝来表示对百姓的关心和尊重。 却颁罗与葛,却颁罗与葛,却颁则是拒绝颁发,罗与葛都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拒绝了那些要求他赐给百姓丝织品的请求
注释: 皇帝閤端午帖子:皇帝在阁子里面贴端午节的帖子。 内外期无患,兢兢理万几:国家内部和外部都没有什么祸患,应该兢兢业业处理国家的大事。 延英勤讲论,遑恤汗沾衣:在延英殿勤奋讲解讨论,还担心自己的衣服被汗水弄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端午日赐衣》,全诗如下: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暖水浸长亭。 鶗鴂鸟啼春去尽,哀猿啸月晓尤清。 玉黍初熟蟹正肥,青松林下米如雪。 宫衣亦有采玄鹤
诗句释义: 木德新回律,琼壶暖不冰。 举头闻鹊喜,翔舞下觚棱。 译文: 春天到了,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抬头望去,看到喜鹊在树上跳跃欢唱,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呼雀跃。喜鹊的欢快声音传到了诗人的耳中,让他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振奋。此时,诗人仿佛也感受到了喜鹊的热情,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应龙创作的《贵妃阁春帖子》
【释义】 贵妃阁的春帖子:指唐代玄宗时杨贵妃所住的宫殿。翠管银罂:翠羽装饰的管子,银质的瓶子。旧事传:传说中过去的旧事。 新春剩喜在新年:新的一年里,依然有喜庆的事发生。 巧裁彩胜迎佳节:用五彩丝织成的胜旗来迎接节日的到来。 更祝君王寿万千:祝福皇上长寿万古。 【注释】 翠管银罂、旧事传:古代传说中的故事;“翠”为绿色,“银”为银色。 巧裁彩胜迎佳节:以彩绳编织成胜旗,用来庆祝节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人的情感。然后,要明确题干中的“赏析”,即对诗歌的某一句话或某一联诗句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的内容、运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等,并尽量从多角度思考,给出合理的理解与分析。 潘上舍父挽诗 狗苟蝇营笑俗情,机心降尽倒风旌。 人生六帙不为夭,家累千金能享成。 老去月评推吉德
【注释】 皇帝:指代帝王。閤春帖子:古代帝王在春季举行大宴时,群臣所献的贺词。 金华:金华山,位于浙江省,为道教三十六福地之一。彩胜:五彩织成的吉祥物。 柏酒椒盘:指柏叶和椒花做成的美味佳肴。柏酒:用柏叶泡制的美酒。椒盘:以椒花作装饰的盛器。 四时:一年四季。阳春:春天温暖宜人。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用以祝贺唐睿宗李旦新春佳节。首句“金华彩胜年年巧”,以金华山的吉祥物为比
【注释】 皇帝閤春帖子:指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九年(741)二月,为庆祝自己八十寿辰而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阁春帖是当时宫廷中的一种名帖,用以邀请大臣和外国使节参加宴席。 东风昨夜扫氛埃:东风,春风。氛埃,指邪气,尘垢、祸乱。 四表咸欣寿域开:四表,四方边陲之地。咸,都。四境之内都感到欣喜。 都护已飞三捷奏:唐朝时设有“都护府”,负责边防事务,都护就是都护使的简称。三捷奏,指边疆地区三次捷报上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