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
注释: 扑尾:马尾。褰唇:翘起嘴唇。四蹄:指马的四个蹄子。觑□上:窥视鼻孔上的气息。冷热气相干:指热气和冷气相接触,即寒热不调。 赏析: 这是一首写马疾风骤雨中的情状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马在疾风骤雨中的状态,表达了对马疾风骤雨中的状态的担忧之情。 “扑尾褰唇痛,起卧四蹄摊。”首句点出马被风雨激荡,四蹄翻飞,马的尾巴和嘴唇都受到了剧烈的刺激,感到十分痛苦
在唐代诗人徐成的《王良百一诗 其四十四》中,诗句“冬季口中黑,医之不必痊。卧蚕虽有色,而退也无缘。”以简洁的言辞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描绘了一个冬日口唇变黑的情景,并指出即使治疗也无济于事。以下是诗句的具体分析: 1. 冬季口中黑:这里的“冬季口中黑”可能是描述天气的寒冷导致的口唇变黑。在古代诗文中,冬天常常被用来象征严寒和艰难时期。 2. 医之不必痊:“医之不必痊”意味着尽管尝试医治
【注释】: 王良:即王僧孺,南朝梁时诗人。百一诗:即《百一抄》,是王僧孺所编的诗歌总集名。 鼻内出脓血,如加气转抽。 鼻内:指人鼻腔内,这里代指喉部。 脓血:泛指脓痰、血痰等,是中医所说的热毒所致的病症。转抽:即转动抽吸,指用器具从口中吸出脓血。 岂堪:岂能,哪里能够。连背硬:背部肌肉僵硬。 何用:何必,哪用。开喉:即开刀割除喉部的肿瘤或脓肿。 赏析: 这是王僧孺在《百一抄》中收录的一首五言诗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徐成的《王良百一诗·其四十八》是一首描绘肺病患者生活状态与治疗方式的诗作。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肺病休疑冷:“肺病”是指肺部的疾病,“休疑冷”则表达了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担忧。这里的“冷”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寒冷,而是暗示了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如寒意、冷风等。这一句反映了患者对于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以及对疾病状态的关注。 - 腥膻不可为
这首诗的原文是: 王良百一诗其五十四 若作如斯候,切在细推寻。 如逢肾脉上,多应肠入阴。 注释如下: - 第一句:“若作如斯侯,切在细推寻。”意思是说,如果你要制作这样的候鸟图,那么一定要认真细致地推求和研究。这里的“侯”指的是鸟类的图像或模型。 - 第二句:“如逢肾脉上,多应肠入阴。”意思是说,如果你遇到肾脏的位置,那么通常与大肠相连。这里的“肾脉”指的是人体中的经络
注释: 1. 识得寻常病:知道什么是常见病,即指常见疾病。 2. 便须用橘皮:既然知道了常见疾病,就应使用橘皮来治疗,因为橘皮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3. 槟榔为第一:槟榔是首选的药物,因为它有消积导滞、杀虫的功效。 4. 葱油最相宜:葱油是一种调味品,与槟榔一起使用可以增加药力。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医生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首句“识得寻常病,便须用橘皮”
注释:治疗脾脏疾病时,针灸是最为神奇的手段,其中针治脾脏最为有效。 目前患者同时患有恶寒、发热等病症,需要同时处理。 气脉通达,病情就能得到缓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针灸治疗脾脏疾病的神奇效果。诗中强调了针灸在治疗脾脏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医生在治疗时要注意患者的综合症状,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诗句输出:天门还治肺,地骨也医肝。 译文:天门穴可以治疗肺部的疾病,而地骨皮则能够疗愈肝脏的疾病。 注释:1. 天门:穴位名,用于治疗肺部的疾病。2. 地骨皮:中药材,具有药用价值,可用来治疗肝脏的疾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门穴和地骨皮的疗效,表达了中医对于人体各部位穴位及其对应药物的认识和运用。诗人通过对这些传统医学知识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尊重
诗句如下: 环睛难为病,侵睛多即惊。 月中骑亦惧,云内更同盲。 注释如下: - 环睛难为病:形容眼睛因疾病或受伤而红肿如环,难以治疗。 - 侵睛多即惊:指眼睛受到外界刺激,如尘埃、异物等,容易引起眼部不适甚至惊恐。 - 月中骑亦惧:在月光下骑马时也感到害怕。 - 云内更同盲:形容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视线受阻,如同失明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眼睛因疾病、伤害或其他外在因素影响时的不适感受
【注释】脾寒:指脾胃虚寒。脾主运化,脾寒则不能健运,气血不和,故肉颤;胃为水谷之腑,胃冷则气不化,清浊不分,故吐清涎(涎唾沫)。脾上穴: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暖胃:用温热的药物治疗胃病。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中医针灸治疗脾胃病的诗。首二句点明病源及病症,第三句提出针灸之法,第四句点出药方。全诗言简意明,形象生动,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