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庭桂
诗句原文: 不须哀怨唱秋坟,罗袜香销送夕曛。 一死蛾眉真报主,玉环知否感将军。 译文: 不必哀怨地歌唱秋日的坟墓,那罗袜之香已随风消散在夕阳中。 一去不返的杨贵妃确实报了国主,唐玄宗是否知道这一切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缪庭桂对马嵬坡事件的一种反思与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杨贵妃和唐玄宗关系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国家存亡的深刻思考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反复朗诵,把握其节奏韵律;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理解诗人运用的手法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理解诗歌语言特点。本诗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送别校书叔华》,全诗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此诗为组诗,每首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共有三十二句,整首诗共六百八十八个字。 【答案】 (1)“井”指薛涛井,在今四川彭山。薛涛井因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得名
注释: 雨中啼彻鹧鸪声,听到窗前韵倍清。 雨中鹧鸪的叫声,听到它的声音更清晰。 随意沿阶青不扫,所思远道碧无情。 我随意沿着台阶散步,但心中却想着远方的景色,那些地方是一片翠绿,没有我的影子。 几番风信难寻迹,如此烟痕费写生。 几次尝试寻找风的痕迹,但都徒劳无功。这些烟雾痕迹,也让我难以描绘。 最好夕阳金粉丽,自然图画本天成。 最好看到夕阳下的美景,那才是真正的自然画卷,那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注释: 1. 橘刺钩帷露未晞:橘子的刺被钩住,帷帐上的露水还没干。 2. 斑斓怪石卧苔矶:色彩斑斓、形态怪异的石头躺在苔藓覆盖的石头上。 3. 悬崖忽断寒风飒:忽然之间,悬崖中断开,寒风吹来。 4. 瀑布千重作雪飞:瀑布像雪一样落下。 赏析: 这首诗以江津取径綦江途中的所见所感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
注释: 惨绿色和红色被锁在碧山,芳魂渺渺几时还。 土花艳丽绝伦,留下香气和粉,好与佳人永远保持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鲜艳的花朵被锁在翠绿的山峰之中,芳香的气息仿佛永远不会消散。这些花朵的美丽和香气吸引了佳人的注意,她们渴望拥有这些花朵的永久美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注释】: 1. 僰溪:四川的一条河。 2. 千树橘林:满山遍野都是橘子树。 3. 此间风景最宜秋:这里的风景最美的地方是秋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綦江边上看到的自然景色,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綦江的美丽和魅力。首句“僰溪曲折抱山流”描绘了僰溪蜿蜒曲折,环绕着山流。第二句“綦水回环达上游”,则描述了綦水的回环流动,一直通向上游。第三、四句分别描写了山上的橘林和这里的秋天景色
注释: 初夏分秧过几朝,农歌起处又耘苗。 兴来看放秧田水,已没溪边旧板桥。 初夏:指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十五日的这段时间。 分秧:插秧。 兴来:兴致来了。 看:看管、看护。 板桥:用木板做成的桥。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江津取径綦江途中,沿途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初夏时节,农民们开始了分秧和耕作的工作,而作者也在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农民们的劳作。当作者来到溪边时
【注释】底须:定需。石尤风:山名,在江津附近。篮舆:即“扁担”。曲径通:弯曲的小路通到山顶。蜀葵:一种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作。诗人从江津取道綦江,沿途所见的景色十分迷人,他忍不住多次停歇下来欣赏。诗的前两句写他在江津一带所乘之船,由于山路崎岖而曲折难行。第三句写江津至綦江的山水风光。第四句写诗人驻足观看的景物是一片红色的蜀葵花。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开阔,笔触也十分细腻
竹公溪 竹公溪畔竹郎祠,曾记渔洋咏竹枝。 铜鼓蛮歌今不见,远山一角望峨眉。 【注释】 竹公溪:地名,位于四川峨眉县,因有“竹王”的传说而得名。 竹郎祠:即竹神庙,供奉的是竹神。 渔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渌水亭长。 竹枝:一种民歌体裁,多表现妇女情感。 铜鼓: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 蛮歌:指西南少数民族的歌谣。 峨眉:“峨眉山”。 赏析:
注释:缩板诛茅老树根,指用木板做门的简陋房屋,老树根是屋基。橘林万树自成村,指橘子树林中形成了村庄。篷窗镇日何曾掩,指船篷窗户一整天都没有关上过。山色江声直到门,指山景和江声一直传到了门口。 赏析:此诗描写江津取径綦江途中所见之景,以简练之笔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景图。首句通过缩板诛茅老树根这一细节描绘出农村的贫穷落后,但同时也展现出了农村的淳朴民风和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