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颖,(903年-?),字元玉。人称大安真人,晚年居浙江临海县,后改名林灵和、林灵隐或林灵真,法号慧空大师等,并著有《黄龙洞记》。他的著作涉及多种领域,对唐诗的研究及理论贡献卓著。他是以集北宋以来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周颖(又称大安真人)"不是宋代诗人,而是浙江临海县人,生活在宋朝晚期的明朝时期,但据传他与唐朝著名文学家韦孟是同一代的人物,并且有诗相赠相互赞赏
周颖,(903年-?),字元玉。人称大安真人,晚年居浙江临海县,后改名林灵和、林灵隐或林灵真,法号慧空大师等,并著有《黄龙洞记》。他的著作涉及多种领域,对唐诗的研究及理论贡献卓著。他是以集北宋以来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周颖(又称大安真人)"不是宋代诗人,而是浙江临海县人,生活在宋朝晚期的明朝时期,但据传他与唐朝著名文学家韦孟是同一代的人物,并且有诗相赠相互赞赏
吴亿(? - 1082年)是北宋政治家,字伯略、号江干子。他在宋代科举考试中榜上未入第的状元。据传他与后世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有渊源关系
吴亿(? - 1082年)是北宋政治家,字伯略、号江干子。他在宋代科举考试中榜上未入第的状元。据传他与后世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有渊源关系
李秩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和作品不多见。他是湖北随县人,在北宋时期生活过一段时间,并留下了一些作品以表现边塞、战乱以及个人的处境和情感。他被认为是南宋初年的著名诗作集《黄州大有》中的一员重要作者。 李秩的作品主要收录在朱淑真的名著,包括《齐安记·乐章》,对宋代诗歌风格有着积极的影响。由于历史资料较为有限,他的生平经历没有得到更详细的研究和阐述。不过,从现存的文献记载来看
宋代诗人吕祐之,字元吉,是生于947年,卒于1007年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因其诗作而闻名,还因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受到后世的赞誉和研究。 吕祐之的生平经历了五代至宋的变迁,这一历史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被举进士,这在当时不仅是个人荣耀的象征,也意味着他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从而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事务。
宋代诗人吕祐之,字元吉,是生于947年,卒于1007年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因其诗作而闻名,还因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受到后世的赞誉和研究。 吕祐之的生平经历了五代至宋的变迁,这一历史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被举进士,这在当时不仅是个人荣耀的象征,也意味着他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从而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事务。
宋建州浦城人,字春卿。 吴待问子。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历知临安、诸暨等县。 景祐元年举贤良方正,迁通判苏州。 还知太常礼院,奏定《太常新礼庆历祀仪》。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参知政事,遇事敢言。 出知数州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累进资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 官终知河南府。 卒谥正肃。 生卒年
宋建州浦城人,字春卿。 吴待问子。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历知临安、诸暨等县。 景祐元年举贤良方正,迁通判苏州。 还知太常礼院,奏定《太常新礼庆历祀仪》。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参知政事,遇事敢言。 出知数州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累进资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 官终知河南府。 卒谥正肃。 生卒年
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 吴仲举子。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 改右司谏。 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 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 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