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渎城西古道场,洞天深处绿云凉。
雨昏不辨琅玕色,日转都成翡翠光。
春水满溪虾子活,午阴当户鸟声长。
华阳老客家何在,拟伴高僧坐石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上海静安寺绿云洞天的诗,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洞天深处的景色和感受,以及与虾子和尚的交往。
首句“沪渎城西古道场”描绘了上海静安寺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沪渎城即现在的上海市,静安寺则是上海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这句诗通过描述古道场的位置,为后面的景色描绘打下了基础。
次句“洞天深处绿云凉”则进一步描绘了绿云洞天的幽深和清凉。绿云洞天是静安寺的一部分,这里有着丰富的植被和清新的空气,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绿云,即青翠欲滴的树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三句“雨昏不辨琅玕色”和第四句“日转都成翡翠光”则分别描绘了雨后和阳光下绿云洞天的景色。琅玕是一种美玉,这里用来比喻树木,形容它们在雨后更加美丽。翡翠光则是阳光透过树叶反射的光芒,形容阳光照射下的绿云更加明亮。
第五句“春水满溪虾子活”描绘了春天时绿云洞天的景象。春水是指清澈的溪流,虾子则是指生活在这里的虾类动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第六句“午阴当户鸟声长”则描绘了午后时分的景致。中午的阳光照进窗户,使得屋内显得温暖而安静。鸟儿的声音在室内回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最后一句“华阳老客家何在,拟伴高僧坐石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华阳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他希望能够像高僧一样过着简朴清苦的生活,与虾子和尚一起坐在石床上交流心得。
整首诗通过对绿云洞天的描绘和与虾子和尚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