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送人作校官,也知当代重儒冠。
固因学舍人才盛,自觉戎藩礼数宽。
一县士风今日见,百年师道后来看。
淮山堂上清于水,莫遣惊尘到杏坛。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遆思诚,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对其未来的期望。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年年送人作校官,也知当代重儒冠。
每年送你去当教谕,你也知道我重视儒生。
固因学舍人才盛,自觉戎藩礼数宽。
我之所以送你去,是因为你的学识才华出众;我也认为你对待礼仪宽容有加。
一县士风今日见,百年师道后来看。
整个地区的士人都以你为榜样,而你对教师职业的坚持将得到世人的认可。
淮山堂上清于水,莫遣惊尘到杏坛。
淮山之巅如水般清澈,不要让你的到来打扰了杏林中的清净。

注释

  1. 年年送人作校官:每年都有人被送去做教谕(教育官员)。
  2. 也知当代重儒冠:你也知道当代重视儒学。
  3. 固因学舍人才盛:我之所以送你去,是因为你的学问才华出众。
  4. 自觉戎藩礼数宽:我认为你对待礼仪宽容有加。
  5. 一县士风今日见:整个地区的士人都以你为榜样。
  6. 百年师道后来看:你对教师职业的坚持将得到世人的认可。
  7. 淮山堂上清于水:淮山之巅如水般清澈。
  8. 莫遣惊尘到杏坛:不要让你的到来打扰了杏林中的清净。
  9. 校官:古代地方教育行政长官,类似于现在的校长。
  10. 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代表学识与文化。
  11. 学舍:指学校或书院。
  12. 戎藩:指的是边疆地区,这里可能是指边疆地区的官职或地位较为宽松的待遇。
  13. 一县士风今日见:整个地区的士人风气在今天得到了展现。
  14. 百年师道:长期的教师职业传统。
  15. 后看:将来再来看,意味着期待未来。
  16. 淮山堂: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某个特定的场所,如山名,或是文人雅集之地。
  17. 清于水:形容非常清澈。
  18. 杏坛:古代学者讲学的场所,这里用来象征教师的职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遆思诚的描述和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诗中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学和品德,也表达了对其未来职业道路的肯定和鼓励。同时,通过描绘淮山、杏坛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知识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