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元白似金兰,谁道风标不可攀。
驿骑飞来问骢马,计程应是在铅山。
【注释】
①石溪驿:地名,在今浙江江山。伯循:作者的朋友张伯循,字仲宗。
②金兰:比喻朋友。
③风标:风度,气度。
④铅山:县名,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
⑤“驿骑”句:意思是说驿马飞驰而来,问驿夫那匹马是谁的坐骑,回答说是从铅山来的。
译文:
石溪驿等候我的朋友张伯循不来
自古以来元稹、白行简就像金兰好友一样,谁还说他们高傲不可攀
驿马飞驰而来询问那匹骏马是谁的坐骑,计算行程应该是在铅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诗人因与张伯循有旧交而相聚,却不见其人到来,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但含蓄深蕴。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以石溪驿等待友人张伯循不至,点明题旨。颔联写诗人在石溪驿焦急地等待友人的到来。颔联中“风标”一词,是借用典故。据《晋书•嵇绍传》载:“王戎为温峤参军,尝夜宿蓝田驿。时天欲雨,客言温公必来,戎曰:‘子何以知?’答曰:‘以一勋业人,能驾备御乎?’既而果如其言。”这里的“勋业人”,指的就是张伯循,他是一位有才学的人。“风标”在这里指人的才学风度。颈联写诗人询问驿马,得知那匹马的主人是张伯循的坐骑,由此可以推断出张伯循可能还没有到达。尾联进一步想象张伯循可能正在赶路途中。
全诗句句写景,却又处处含思。从首联到尾联,由直接写到间接写,最后又回到直接写。这种层层转折,使得诗的结构显得曲折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