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携儿侄拜先垄,常恐重来径路迷。
马上举鞭频指示,石碑东畔绿杨西。

【注释】

晓:早晨。先垄:坟墓。常恐重来径路迷:常担心再来时,道路会迷路。石碑东畔绿杨西:碑东有绿杨柳,碑西也有绿杨树。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任上的时候。寒食扫墓是清明节的风俗。这首诗写的就是清明时节扫墓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首句写清晨带着儿子、侄儿到墓地去拜祭祖先,怕回来的路迷失了。第二句写诗人在路上频频指点,告诉儿子、侄儿如何走,免得迷路。第三句说:“石碑东畔绿杨西。”意思是说碑东有杨柳,碑西也有杨柳,这两句都是写诗人在指导儿子、侄儿如何走。从全诗看,诗人是在描写他亲自到墓地去拜祭祖宗的情形。

这首诗写得平实,但很真切感人。诗人没有堆砌华丽词藻,也没有过多地渲染气氛,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把一个普通百姓扫墓的过程描绘得细致生动,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晓携子侄拜先垄”,“先垄”即祖先的坟墓,这里指墓地。“常恐重来径路迷”,这是说,诗人怕再来这里扫墓,因为每次来时,都会迷路。“盘桓”是徘徊的意思。“径路”是小路的意思。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扫墓时的心情和路途上的艰难。

“马上举鞭频指示”,“马上”指骑马。“石碑东畔绿杨西”,这是说,在马背上不停地指点着,告诉孩子往碑东边的杨柳那边走。诗人一路上频频地指点着,说明他对这条路非常熟悉,而且十分熟悉。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自然。诗人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也没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却能真实地反映生活,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