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虚白室,理琴恒自怡。
声兼碧玉调,弦是水晶丝。
凉飙动修樾,皓月涵清池。
至音一入耳,四座无邪思。

群玉司崔元方琅然亭

幽人虚白室,理琴恒自怡。

声兼碧玉调,弦是水晶丝。

凉飙动修樾,皓月涵清池。

至音一入耳,四座无邪思。

注释:

  1. “群玉司”:古代对音乐有极高造诣的官员或音乐家的美称。
  2. “崔元方”:指唐代著名音乐家崔令钦,字元方,与白居易为好友,擅长音乐。
  3. “琅然亭”:指的是崔氏家族所建的一个亭子,用以聚集文人雅士,进行音乐创作和欣赏。
  4. “幽人”:指那些隐居山林的人,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5. “虚白室”:指空荡荡的房间,用来比喻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6. “理琴”:弹奏琴曲。
  7. “恒自怡”:总是让自己感到愉悦。
  8. “声兼碧玉调”:琴声如同碧玉般清脆悦耳。
  9. “弦是水晶丝”:琴弦如水晶般晶莹剔透。
  10. “凉飙”:清风。
  11. “修樾”:高树之荫,这里形容风过之处,树叶轻轻摇曳。
  12. “皓月”:明亮的月光。
  13. “涵清池”:月光照耀在清澈的水面上。
  14. “至音”:最美妙的音乐。
  15. “无邪思”:没有不正当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通过弹琴来抒发情感的场景。首句“群玉司崔元方琅然亭”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及身份,暗示了这位诗人与崔元方(崔令钦)之间的深厚友谊。接着,诗人通过对琴声的描绘,传达出了他内心的愉悦和宁静。诗中“声兼碧玉调,弦是水晶丝”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将琴声比作碧玉和水晶,展现了琴声的清脆、透明和美丽。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只有琴声和自然之美的世界。最后一句“至音一入耳,四座无邪思”更是强调了琴声的美好和纯净,使人听后心灵得到净化,没有任何杂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音乐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