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三洲隔弱流,凭谁移近锦江头。
天开混沌应重设,地拥穹窿不计秋。
岩溜储精凝玉乳,崖松笼月走金虬。
我来几度寻幽赏,谩把新诗记胜游。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咏三洲岩的七律,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是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海外三洲隔弱流”,诗人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三洲岩的地理位置。三洲,指峨眉山、青城山、青羊宫。“隔弱流”是说三洲岩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地带,四周群山环抱,溪流环绕,形势险要。
“凭谁移近锦江头”,“凭谁”即凭谁移,意思是谁能把三洲岩移到锦江之畔。“锦江”,指成都的锦江。“锦江头”,指成都的岷江之滨(即锦江边)。三洲岩在锦江边,这两句写出了三洲岩的位置,也为下文写三洲岩的美景作了铺垫。
“天开混沌应重设,地拥穹窿不计秋”,这是写三洲岩的奇观。天开混沌,是指峨眉山上的金顶,传说中它是天帝打开混沌时的门户;地拥穹窿,是指山下的平坡,仿佛大地托起一个穹隆的大盖儿。三州岩处在峨眉山的半腰上,周围被崇山峻岭所环绕着。从山脚到山顶的这段路程,地势十分开阔,视野极为宽阔,因此有“一山飞峙大江南北”的说法。
“岩溜储精凝玉乳,崖松笼月走金虬”,这是写三洲岩的自然景观。岩溜,指瀑布。“岩溜储精”、“崖松笼月”,形容三洲岩的景色如画:瀑布如玉乳般流淌,悬崖上的松树如同披着月光的游龙在舞动。
“我来几度寻幽赏,谩把新诗记胜游”,这是写诗人游览三洲岩的感受。“漫把新诗记胜游”,表明诗人多次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答案】
译文:
在海外有三座岛屿隔开了弱小的水流。凭谁把它移近锦江岸边?
天空像混沌初开一样,应该再设置一番。大地拥着穹隆的大山而不计它的秋天!
三洲岩的山势高耸,瀑布像玉乳一般奔流。崖上松树犹如披月而行的金虬。
我来这里多次游览,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赏析:
《登三洲岩》是杜甫于天宝五载(746)所作。当时,杜甫因献“三大礼”得罪肃宗,全家流落蜀中,生活艰难困苦。此诗就是杜甫为抒发自己流落蜀中后的抑郁情怀而写的。
首联写三洲岩的地理位置,为下联写景张本。三洲岩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属邛崃山脉,海拔5300多米。它孤峰突起,三面环水,气势非凡。
颔联写三洲岩的奇观异景。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三洲岩的高大雄伟。“天开混沌”一句,是化用庄子的话:“通天下一气也。”(《逍遥游》)意谓三洲岩恰似天地间的门户。“地拥穹窿”一句,则是说三洲岩恰似大地的怀抱。两句合在一起,既写三洲岩的高峻,又写其神奇,表现了诗人对三洲岩的无限赞美之情。
颈联描写三洲岩的山水风光。三洲岩高峻挺拔,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汇成一条银带,飞流直下,溅起朵朵玉花;崖壁上长满了松树,翠绿欲滴;月光透过松林照进崖内,形成一片光海。这两句不仅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三洲岩的壮丽景象,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表达诗人对三洲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以“我来几度”开头,说明自己已经多次来到三洲岩游览了。“漫把新诗记胜游”,表明诗人虽然已有不少佳作流传,但在他心中,仍然觉得不够,还应当再写一些新的诗篇来记录这次美好的游览。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