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让长国,让亡吴亦随。
属镂天讨贼,鱼剑祸阶谁。

题:吴以让长国,让亡吴亦随。

译文:吴国之所以能容忍长国的繁荣,是因为长国的存在让吴国得以苟延残喘。而长国的灭亡,也正因吴国的软弱无能。

关键词解释与诗中意境分析:

  1. 吴以让长国:这里的“让”字,表达了吴国对长国的宽容和忍让。吴国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不得不容忍长国的繁荣,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成为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保的策略。
  2. 让亡吴亦随:“让亡吴”,意味着如果长国被消灭,那么吴国也会随之灭亡。这反映了吴国对长国存亡的严重关切,同时也暗示了吴国自身的脆弱和无力。
  3. 属镂天讨贼:这里的“属镂”,是一种古代刑具,用铁锥穿耳钉于头顶,象征死刑。天讨,则是上天的惩罚。这句话表明吴国对长国的讨伐,是出于天命和正义,而非出于私心或利益计算。
  4. 鱼剑祸阶谁:鱼剑,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武器或工具,也可能是比喻。这句话表达了吴国对长国灭亡原因的困惑和不解,同时也反映了吴国的无奈和无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以让长国”和“让亡吴亦随”的描述,揭示了吴国与长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历史背景。吴国的忍让和无力,以及长国的繁荣和灭亡,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同时,通过“属镂天讨贼”和“鱼剑祸阶谁”的描写,展现了吴国对长国命运的关注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通过对《题子胥庙》的详细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