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峦霏乍有无,千林萧瑟远峰孤。
王孙当日归何处?
传得秋村暮霭图。

【解析】

此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画家赵令穰。“笔”是绘画工具,“笔下”即用笔在纸上作画。“峦霏”指山色苍茫迷蒙,“忽有”与“忽无”相对应,形容山色瞬息万变,时浓时淡,变幻莫测。“千林萧瑟远峰孤”的意思是:树木萧瑟,远处的山峰显得孤单。“王孙”指贵公子。“何处归”是说公子到哪里去了。“传得秋村暮霭图”意思是:他(指公子)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

译文:山中雾霭迷蒙,仿佛有时有时而无。满山树木萧瑟,远处山峰孤零零地立着。当年公子到哪去了呢?

原来有人把这幅秋山村景画给传了下来。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观赏赵令穰秋村图后,想象出的画面。

第一句“笔下峦霏乍有无”,描绘的是山间薄雾缭绕的景象,表现了一种朦胧、空灵的境界。作者用“缥缈”“忽有”等字,形象地刻画了山中雾气变幻无常的特点。“峦霏”是山的轮廓,是诗人眼中所见的景色,“乍有”和“忽无”则表现了山间雾霭的飘荡不定,给人一种忽隐忽现的感觉。

第二句“千林萧瑟远峰孤”,则是诗人根据画中的景物所展开的联想。这里,诗人把“千林”看作是“千树”之林,用“萧瑟”来形容树林的声音,以突出山林的静寂。“孤”字更是将远峰的孤独、高傲衬托出来。

第三句“王孙当日归何处?”是诗人从画中所见到的情景引发出的联想,也是诗人对画中人物命运的关切。诗人通过询问画中人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画中人的关心之情。

最后一句“传得秋村暮霭图”,是诗人由画中所见到的秋村景象,想到现实中的村落。这里,诗人运用了“传得”一词,既表达了他对画中所见到的秋村景象的赞叹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画中人所处境遇的惋惜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