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便典黑貂裘,寒食宁无数日留。
烟断旧尝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
百年尽付风吹柳,一雨远随山入楼。
安有五侯鲭到我,自修茶事试香篝。

寒食客中二首

《寒食客中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前两句写清明寒食时节,作者欲借祭祖之机,与亲友相聚,却无奈被官府征召。后六句写自己独居空房,思念朋友,感叹身世。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1. 明朝便典黑貂裘:明天就要典当自己的黑色貂皮裘。
  2. 寒食宁无数日留:寒食节里,哪里能留下多少日子。
  3. 烟断旧尝悲介子:烟雾断绝了祭祀的场所,心中不禁悲伤起来,想起了介子推这位忠臣。
  4. 火衰今不祀商丘:火势衰弱,今天不能在商丘这个地方祭祀。
  5. 百年尽付风吹柳:百年的时光都随风飘荡,如同柳絮一般。
  6. 一雨远随山入楼:一场雨过后,远处的青山会随着雨水一起进入高楼之中。
    赏析:
    这是两首描绘节日气氛和表达作者孤独情怀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的前两句,以典裘、寒食、旧俗为线索,写出作者的愁思和感慨。“典”即卖,“黑貂裘”指珍贵的皮衣。寒食节时,民间风俗是“蹴鞠”。本篇开头就提出“明朝便典黑貂裘”,说明作者有赴宴的打算,但是,由于官家征调,作者只好放弃参加“蹴鞠”活动的计划。“寒食宁无数日留”,寒食节里,哪里能留下多少日子?这两句是说,清明节的宴会,作者只能参加一天,其余时间要留在京城。这种被迫离开家乡的愁绪跃然纸上。
    后两句“烟断旧尝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烟断”句化用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意思是说:烟雾已经散尽,祭祀之地已不存在;“火衰”句暗用楚汉相争时,刘邦烧掉栈道一事。这两句是说:祭祀的场所已经消失,现在又不能到商丘祭祀。这里的“汴州”,指的是河南开封,是古时汴水之源。《春秋元命苞》说:“夏后仲雍封于虞,号曰胡公。”胡公即后来的大禹之子商均的后代。因此,商丘也称为虞邑。
    第二首的前两句,从侧面写寒食节的凄清冷落,以及作者对此情景的感受。“安有”两句,语出《庄子·逍遥游》。据《韩诗外传》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天下贤才,郭隗自称先师曾为牛马,愿得齐王重用。齐王果然重用他,并请来各地贤士。燕昭王对郭隗说:“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难道只是为了让我重用吗?”郭隗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古代君主悬赏千金求千里马,三年了还没有找到。有个屠夫把千里马骨头放在街市上,三天后,有人用五百金买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知道千里马骨价值很高啊!”燕昭王听罢大悟,马上下令把千里马骨头挂在城门上,不到一百天就得到三匹千里马。这里用这个典故,是说:哪里有像郭隗那样愿意为燕昭王效力的人才?而燕昭王又怎能像郭隗所说的那样,为了求才而重用他们呢?
    后四句写自己独处空房,思念朋友。“百年尽付风吹柳”,意思是说:百年的时光都随风飘逝,就像柳絮一样无拘无束地飞舞。“一雨远随山入楼”,意思是说:一场春雨过后,远处的青山就会随着雨水一齐进入了高楼之中。这里的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春雨绵绵,万物复苏,一切都如春雨中的山一样欣欣向荣。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首诗虽然只写了短短八句,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孤寂处境,抒发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沉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