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椽攲欲压,仿佛玉川庐。
不结市朝梦,惟便水竹居。
静中谙世味,贫里见亲疏。
忽怪幽池涨,元通灌稻渠。
【注释】
数椽(shu chuan)指几间小屋,欹(qī倾斜)欲压:像要压倒似的。仿佛玉川庐(yu chuān lú):好像陶渊明的住宅——东篱菊下。不结市朝梦:不追求功名利禄。惟便水竹居:只愿过着清静自然的生活。静中谙世味:在宁静中了解世间人情世态。贫里见亲疏:贫穷之中能分辨出亲友与陌生人的远近厚薄。忽怪幽池涨:忽然奇怪那池水怎么涨起来了?元通灌稻渠:原来是用来灌溉稻田的水渠。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安谧,表现了他对官场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句,首联点明题旨,颔联写自己志向,颈联写自己生活,尾联写自己感慨。
首联“数椽欹欲压,仿佛玉川庐”,写诗人隐居后的简陋居室和陶潜的东篱菊花之下的茅屋相比,显得更为简陋。“仿佛”二字表明诗人自比陶公,意在表达自己的心迹。
颔联“不结市朝梦,惟便水竹居”,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志向:不为权贵所诱,不为世俗之财所累,只求过一种隐逸的生活。“惟便水竹居”中的“便”字也表明了诗人的志趣所在。
颈联“静中谙世味,贫里见亲疏”,写隐居后的生活和感受:在这安静的环境中,诗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情冷暖;而在这贫困的生活之中,他更能体察到人们之间的亲情与恩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深刻认识。
尾联“忽怪幽池涨,元通灌稻渠”,写诗人的感叹之情:原来那池水竟然涨起来了?原来是用来灌溉稻田的水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数椽”、“倚”、“仿佛”、“不结”、“便”、“静”等词语,将诗人的隐居生活描写得十分生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